第二十一课(1):自尊是幸福感的基础
课程导引: 发烧还没有退,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很多的人越是成功,越难感到幸福感,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赞赏和认可才能得到同样的自尊。这就是自尊度低的表现。 自尊是越多越好的,自恋、自负的本质都是低自尊。本段课程给出了很多学者对于自尊的认识。...
易听课,带你用中文讲遍世界名校公开课
易心理,为你用中文讲遍世界名校心理
本课程原课程为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这门幸福课在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23%的哈佛大学学生认为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本门课的授课导师泰本也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
课程导引: 发烧还没有退,还请大家多多谅解。 很多的人越是成功,越难感到幸福感,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赞赏和认可才能得到同样的自尊。这就是自尊度低的表现。 自尊是越多越好的,自恋、自负的本质都是低自尊。本段课程给出了很多学者对于自尊的认识。...
课程导引: 这些天在发烧,声音有问题的话请多多见谅。 我们大脑中存在一种镜像神经元,会不由自主的对外界的行为形成镜像形模仿和同感反应。相比于合作和对抗,幽默更容易培养起两个人的感觉。 本段课程的最后还为大家提供了培养幽默感的 5个技巧。...
课程导引: 幽默、欢笑具有极强的医学价值。 它能 够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 改变我们的身体化学 ; 改变我们的免疫系统 , 帮助我们对抗疾病 ; 它改善我们的压力水平 ; 改善我们身体对尘螨的反应 、 对食物的反应 、 对癌症的反应 。...
课程导引: 幽默是一直纠正器,幽默是一种心理释放,幽默也是一种认知心态,对于社会规则的挑战。 长期的接触一种事物会形成认知残像, 我们的大脑能保存一个残象 , 这个残象会 停留,并且影响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幽默的人也是这样 , 他们在脑海里把这件事旋转变形 , 在其中发现幽默的逻辑。...
课程导引: 幽默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 我们选择了用什么样的视角 来看待世界 。 幽默是一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很多事情其实不好笑,但是在特定的群体、特定的场合中,却能够发挥出出乎意料的幽默效果。 基因确实也是一个影响幽默的重要因素,但是正如同积极心理学一样,幽默也是一个可以塑造的因素。...
课程导引: 人们总是说,爱情是无私的,是利他的。但其实自私的爱情反而能让你更好的享受爱情。 相比于那些因为责任感而不得不和你在一起的伴侣,我们更希望有一个享受感情,享受和我们在一起的伴侣。...
课程导引: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四个大类,主动有建设性的回应,被动有建设性的回应,主动有破坏性的回应,被动有破坏性的回应。 最佳的沟通方式是真诚、双赢的主动有建设性的回应。...
课程导引: 伴侣间最美好的赞美莫过于:因为你,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在情感关系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优点的感知者、发现者,还要做一个优点的创造者。
课程导引: 对于伴侣关系来说,有些冲突是好的,而有些冲突是危险的,对于认知和行为的冲突通常是健康性冲突,而对于情感和个人的冲突则是危险的冲突。
课程导引: 本段课程从细节、赞赏、同理心、性生活这四个角度讨论了确立积极恋情的几个小技巧。
课程导引: 当代社会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认为美好的恋情时不会争吵的恋情。 研究人员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最幸福的恋情中,每五次亲密关系就会发生一次争吵。 情感中的争吵就像是生活中的感冒,适当地感冒再让我们有不适的同时,也在增强着我们身体抵抗力。
课程导引: 被了解是要去表达自己,而被认可则是在取悦别人。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想要在蜜月期之后继续维持感情的激情,我们必须要确立更加深层次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需要我们逐渐的了解对方,想了解自己那样了解对方。 这个过程不必是一个激进的过程,可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持续一生的过程。被了解而非被认可,让你的伴侣、家人、朋友们了解和喜欢上那个真正的你。...
课程导引: 常识往往不寻常,我们都知道爱情要付出努力,但当我们要用常识维持一段恋情时,我们却会发现,这样的常识竟然不是人人都有。 首先,我们要打破固化心态,确立可塑性心态。打破那种幸福恋情是由对的人决定的固化形态,确立通过幸福恋情是由两个人努力创造的可塑性心态。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立一件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标,根据自我知觉理论,我们为一段感情付出的越多,我们在意识中就会更加的珍惜这段恋情。 最后,确立属于两个人的固定活动,只有确立规矩,我们才能够在当代社会的繁忙中留出时间,去享受两个人的时光。...
课程导引: 真爱是存在的,但完美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对你的另一半抱着完美的期望,那他(她)就一定会让你失望。 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到刺激是由我们基因所决定的,即使跟你恋爱的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或者女人,你仍然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刺激。这种刺激谈不上是好是坏,这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它、接受它、正确的利用它。...
课程导引: 本段课程提出了一个千层面定律,这一定律指出,我们很爱家人,把家人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愿意每天 8-10个小时跟家人相处。这就好像我们不会愿意一天三顿一直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一样。 认知学中有个最优兴奋水平,内向的人天生兴奋水平更高,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外向的人天生兴奋水平更低,所以他们需要更多外界的刺激。当我们脱离自己的最优水平时,我们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恢复的地方。...
课程导引: 我们总是沉浸于其他的感觉当中,但我们触摸的不够。正如睡眠和锻炼一样,触摸也是我们基因中存在的一种必需品。 抚摸能够提升婴幼儿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水平,触摸还能够改善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而缺乏触摸却会导致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受损。...
课程导引: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我们却总是忘记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一项很重要的投资,多睡两个小时提高的效率要比你熬夜两个小时更有价值。我们在睡眠的时候,潜意识就在不停地解决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各类问题。如果不能够获得足够的睡眠,我们很容易变得更加的焦躁,进而引发抑郁。...
课程导引: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项好技能,但它经常带有一种反作用力。它在处理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加深我们的焦虑程度。 这个时候正念冥想能够让我们的思维从作为走向 “不作为”。通过正念冥想接受自己的情绪,借助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重建自己的情绪。 深呼吸是深吸健康最简单、最基础的工具。它是唯一一个所有正念冥想包含的共同点。同时,深呼吸正是扭转你各类思维误区的一个有效技巧。...
课程导引: 我们每次想要锻炼的时候,都会存在身体和心理的惰性,从各个层面阻碍着我们去进行锻炼。 本段课程从运动方式,行为规律,潜意识障碍,行为认知四个层面分析了我们如何去克服运动惰性,帮助我们通过运动实现幸福。...
课程导引: 完美主义者在日常锻炼中,很有可能会采取一种密集和高强度的情况。但事实上,越多并不一定越好。很多时候过多锻炼会跟过少锻炼造成同样大的危害。 两天一次,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70% 的最高心率量,就是最佳的运动量设计。 跟朋友一起锻炼也是运动支持的有效手段,能够将坚持运动的可能性提高数倍。...
课程导引: 运动疗法虽然治疗速度要比药物治疗慢不少,但是病症的复发率要远低于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虽然不是万能药,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锻炼是有帮助的。锻炼能够让我们回归基因决定的基础幸福水平。锻炼应当成为绝大多数心理疗法的前提条件。...
课程导引: 我们的心理健康跟身体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也能够促进心理健康。 本节课程为大家提供了一套神奇的灵药秘方。后面几节的课程将会对这剂灵药进行详细的建议。...
课程导引: 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克服完美主义的 “三步技巧”,接纳问题,积极思考,换位思考。 这里所讲的换位思考,不仅仅是一种不同人物的思维视角,更是一种从不同时间、空间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方式。...
课程导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而人所不欲,勿施于己则是完美主义者要遵循的铂金法则。 只有学会爱自己,才有可能去爱别人。 要像接受别人 , 我们所爱的人的 失败和不足 一样 , 去接受 , 我们自己的 失败和不足。享受过程,向最终目标不断地前行。...
课程导引: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鼓励结果而不是鼓励过程,实验证明,加强对孩子的努力鼓励,有助于他们克服更加困难的问题。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完美主义,接纳它,理解它,然后逐渐克服它。
课程导引: 追求卓越的人都有一个特点,用20%的时间去完成80%的工作,抓住最有效率的时间,最高效的完成目标。
课程导引: 逐利者只能感受到短暂的轻松,他们总是去追逐下一个目标,而忽视旅途中的风景和收获。 这个世界者没有完美的完美主义者。 追求卓越的人懂得过程的价值,享受过程,在过程中学习。
课程导引: 不论是在哪个时代,成功的杰出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过一个对他们影响深刻的失败经历,正是那次失败让他们实现自我蜕变,走向成功。 完美主义者充满着对于失败的无能畏惧,他们充满自卫性,对于一切的失败充满着畏惧,对于一切的质疑充满着攻击,他们恐惧把自己视为失败者,也恐惧别人将他们视作失败者。 就是这小小的不同,造成了天差地别。
课程导引: 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压抑。 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失败最多的人。舍弃我们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坦然的面对失败,以失败为进步的踏板,逐步走上成功。
课程导引: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收到时间充裕感的影响。 本节课提供了五条实用建议,帮你克服拖延,提升效率,进而实现幸福感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