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列国志」将延续亚洲篇的番外,补聊一个重要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千岛之国”,印尼的名声似乎还比不上旅游胜地巴厘岛。当地人自己也会说“雅加达(印尼首都)是属于印尼的,但巴厘岛是属于世界的” 。 今年国庆,施展老师去了一趟印尼,在这趟制造业考察,顺带旅游观光的旅程中,他频频感慨“刷新了我对印尼的认知”。那么,这次行程中有哪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印尼这个国家如何讲述自己的被殖民史?又如何处理不同族群、种姓之间的事务?从身处印尼的角度观察,当世界在疫情后重新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从中国撤出,中国的制造业是否还继续能撑得住?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是否还能继续维持? 在今天的节目里,施展老师将和我们分享他本次的印尼之旅的感受与思考。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1:13初探印尼,从OPPO到巴厘岛的刷新认知之旅 04:22 雅加达,高速发展的城市与不匹配的治理能力 07:37 当地华人社区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 09:31 华莱士线两侧,巴厘岛和龙目岛的地理文化差异 14:03 巴厘岛...
Oct 27, 2023•57 min•Ep. 91
从男篮世界杯到亚运会落幕,中国男篮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在球迷的下课呼声中,足球媒体人直接点评:“中国男篮已经彻底男足化。”有人认为这是砍掉体工队导致人才断档,也有人说这是大环境撑不起市场化。 要如何看待中国大众体育在职业化道路上遇到的这些挫折?怎么理解舆论环境里对于职业化会侵蚀体育精神的批评?为什么说男篮男足化趋势,背后不是简单的体育问题,也不是体制问题,而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今天的节目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将同时带着体育爱好者与社会学者的眼光,和我们聊一聊竞技体育、体育职业化以及体育产业的运作。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35 中国男篮迅速“男足化”? 06:40 不是体育的问题,也不是体制的问题 08:25 大众体育的吸金能力与社会化程度 12:20 代表自己还是国家,是一种职业选择 17:00 “关公对秦琼”,不是职业化该背的锅 19:50 在现代社会,体育从来不只是身体教育 21:35 曾经的体工队模式,有落后,也有规范 24:25 我们的职业化麻烦在于,用青春赌明天 29:...
Oct 20, 2023•47 min•Ep. 92
提起日本,绕不开的一个节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让数十年的国家建设化为乌有,还在亚洲各地犯下了弥天大罪。日本为什么会发动这场战争,还要追溯到它近代史的开端去寻找线索。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结束了日本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随着各地陆续爆发的“倒幕运动”,幕府统治日本千年的历史彻底终结。从幕府统治到明治维新,倒幕运动如何影响了日本?日本天皇和明治元老,在历史上分别是什么样的存在?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否能够解释日本近代的对外战争?谁又理应对此负最终责任?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商兆琦老师,他的研究与分享,或许能够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认识日本,思考日本的近代史。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商兆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著有《“无责任”的帝国》 【收听指南】 01:28 战国vs幕末,五百年日本史的两端 05:11 社会动荡,反而成了乱世英雄的机会 09:17 历史上,天皇曾经既无权力也无权威 12:02 儒学的传入,让日本看到了新的可能 17:30 孝明天皇,日本历史上的非主流天皇 24:30...
Oct 13, 2023•1 hr 7 min•Ep. 93
“说·事”的第一季,在何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西黄寺、马甸清真寺和白云观,在探访过程中了解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历史;“说·事”第二季,何必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到【东岳庙、雍和宫、五塔寺】,继续探访帝都北京的“灵性空间”。在两季活动之间,主播何必老师还去了一趟日本,来了一场从关东到关西的博物馆特种兵之旅。 作为一个爱书者兼博物馆爱好者,除了神保町旧书街令他感慨,在游览过程中,他还意外发现当地几乎所有的博物馆策展,哪怕是国立博物馆,都只注重艺术性与时间性,而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性或政治性,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言。日本为何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其中有怎样的历史因素与制度因素?在本期节目中,何必老师将分享他的个人解读。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收听指南】 01:49 从关东到关西的博物馆特种兵 04:38 爱书人隆重推荐:神保町旧书街 08:15皇居&国会议事堂,空旷的政治核心区 09:53 东京国立博物馆,艺术叙述代替了国家历史 12:42 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的外来艺术 15:19 幕府执政时期的武士文化与浮...
Sep 22, 2023•1 hr 3 min•Ep. 94
每个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有一个江湖梦。梁羽生写下江湖的传奇故事,古龙写尽江湖人的恩怨情仇,金庸写出江湖世界的自由与辽阔。武侠固然可以是成人的童话,但什么是真实的江湖呢?从社会学角度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为生计而奔波的底层游民,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不断发展流变的文化共同体,是更现实的江湖。在钱穆先生的分类中,“江湖”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系统(城市、乡镇、山林、江湖)之一。 何处是江湖?何处又不是江湖?在「江湖丛谈」这个栏目中,主理人何必将不定期和大家分享他在研究中、阅读中对于中国古代江湖的见闻和理解。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收听指南】 03:18 《鹊刀门传奇》吃了多少赵本山的小品? 04:53 力求解构一切的非典型武侠轻喜剧 06:37 赵氏小品内核:放错了位置的小人物 10:11 东北,蛮荒式的平等vs绝对的正确 14:12 赵式喜剧和京派喜剧的核心完全不同 19:36 历史上的江湖,港台作家笔下的武侠 23:00 武林盟主,从来都是自外于国家控制 24:19 明清时期,江湖的空间与江湖的人 28:50 唐宋时期孕育出的一整套江湖 3...
Sep 15, 2023•43 min•Ep. 95
一提起“中世纪”,很多人下意识地就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黑暗的。仿佛那一千年都乏善可陈,是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需要闭上眼睛快速闯过的一个时代。但随着这些年学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个“黑暗的中世纪”的神话已然被打破了。重新发现中世纪,已经是一场如火如荼的运动。 李筠老师在新书《中世纪》里写道:中世纪是现代世界得以诞生的直接母体,是现代西方必不可少的前传。为什么说中世纪孕育了现代世界?其中教会做出了哪些贡献?与现在相比,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有哪些特别之处?冷门的中世纪,何以成为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最好的思想试炼场?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李筠教授,和大家分享那个充满骑士、女巫、炼金术,却又孕育着现代世界可能性的重要时代。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著有《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等) 【收听指南】 02:00 中世纪是现代世界得以诞生的直接母体 07:38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中世纪的大学和城市 10:41 法律传统下,取得“法人”身份的城市 16:45 中世纪的政治漏洞:皇帝不能...
Sep 08, 2023•51 min•Ep. 96
前段时间,我们“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 今天这期节目,是为回应一位听友在该栏目下的留言——“孟老师作为高校老师日常的环境都是高校研究教学为主,他这些对社会年轻群体的洞察是怎么察觉到和总结出一种趋势的呢?” 高校学者是怎样的一份职业?他们为什么总爱说“黑话”?学术与大众之间是否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学或者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社科可能会有什么用?在今天的节目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他的亲身感受。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43 提问:高校老师,也是社会观察者? 04:00 翻文献、做田野≠看看书、到处旅行 07:02 学者是一个职业,有门槛是很正常的 09:44 “黑话”应该仅限于特定的专业对象 12:19 除去职业身份,学者也是一个普通人 14:16 不同学科背景,对同一问题感知不同 17:00 读书不肯为人忙,学问总是切己的 20:02 社会学/人文社科可能会有什么用? 25:51 社会学讲究结构性视角和系统机制 30:45 普通人v...
Sep 01, 2023•38 min•Ep. 97
水,有其来处,也有自己的命运。如果你听过我们前面聊“甘青大环线”的这期节目,一定会对漫天黄沙中的清泉与泉眼印象深刻。从月初的京津冀暴雨,到这两天的核污水排放,最近与水有关的新闻,总能牵动大家的思绪。 假如你此刻身处北京、天津、河北或河南,随意拧开一处水龙头,流过指缝的水流大概率源于汉水——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南水北调是课本里学过的名词,用水是极其自然的日常行为,并不会想到二者的关联。 本期「山河纪」特别节目,我们邀请到在汉水边长大的作家袁凌,以及「汉水的身世」系列节目制作人彭寒,一起聊聊汉水两岸的时空故事。一方水土贯穿了大江南北,前世今生。它们有关记忆,有关移民,有关鱼与渔,有关历史与使命,最后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袁凌,非虚构作家,《汉水的身世》作者 嘉宾:彭寒,MoreDisco主理人,播客制作人 【收听指南】 02:53 汉水,连接古今,也沟通南北 06:46 动人心魄的清澈,默默滋养千万人 09:49 有了坝,汉水开始变得不自由 13:34 时代浮沉中,跑船水手的“上岸” 18:0...
Aug 25, 2023•1 hr 3 min•Ep. 98
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你最近读过的书是哪本?作者是谁?网络时代,海量信息能以各种形式被快速地呈现于大众面前,我们看似无所不知,却为何倍感焦虑? 当大家还在争论读书到底是有用、无用还是“无用之用”的时候,《我在岛屿读书》成了一股清流,他们邀请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作为主要嘉宾,在远离喧嚣的岛屿上生活、相处、读书、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 本期节目为东腔西调与今日头条《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的特别合作。我们邀请了两位岛屿嘉宾,阿来、叶子,以及惊喜嘉宾、大观学者刘擎老师,一起来聊聊他们和阅读的故事。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岛屿。 【本期对谈】 主持: 费腾,红星新闻主持人 嘉宾: 阿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叶子,青年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收听指南】 00:02:36 读书有内在之用,也有功效之用 00:04:52 过度区分有用无用,本身有点荒谬 00:09:12 读书不必问动机,不必找终极意义 00:11:59 成功学策略,并不能滋养内在的我们 00:14:34 台前幕后:从观众到嘉宾,从电视到网络 00:22:1...
Aug 18, 2023•1 hr 29 min•Ep. 99
在前面的节目里,我们已经聊过古希腊的重要战争以及重要悲剧,了解了“古希腊两司马”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其人其书。但实际上一提起古希腊,大家想到更多的还是宙斯、阿波罗、雅典娜等希腊诸神,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与思想家。 领略古希腊的世界,为什么不妨从历史学家入手?了解古希腊思想,有哪些重要的线索?神话、诗歌、戏剧、历史分别对古希腊人意味着什么?希腊人的历史意识是如何崛起的?古希腊的三场大战给希腊文化带来了什么,又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本期播客,我们继续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新刚老师,借着他的《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修昔底德篇》(https://j.youzan.com/w2RqD6),聊聊古希腊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22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古希腊的“两司马” 05:31 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谁更爱智慧? 11:34 古希腊思想的两条线索:从神话到历史 14:50 希腊神话=故事的外衣+理性的内核 16:39 看戏,塑造了当时大部分希腊人的价值观 18:...
Aug 04, 2023•53 min•Ep. 100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说:“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抵达》一书的作者包刚升教授则认为不仅限于此。他指出,谁第一个对众人说:“我要统治你们,你们应当服从我,我是你们的王”,而且找到了一些人居然服从了他,那么,这个人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没有王,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无所谓法律;没有法律,就无所谓财产权。因此,国家诞生的时刻,才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开始。国家兴起本身也成了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政治革命。 那么,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演化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人类在政治上又是如何抵达今天这种状态的?第二,促成人类政治演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关心生活日常的同时,不妨也为这些“大问题”留出一些空间,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关系到我们每一天,甚至关系到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 在今天的节目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包刚升教授将带领我们通过演化的路径,认识人类政治的变迁。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
Jul 28, 2023•1 hr 3 min•Ep. 101
我们的“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在各大平台有售,欢迎大家购买支持。 今天这期节目和书里的第八章《跟风旅行》有关,孟老师写:旅行是现代人的异乡梦,打卡是空心人的填充物,远方是流浪者的桃花源,附近是栖居者的中途岛。编辑部小伙伴觉得这些判断其实有待商榷,于是在酷暑中给孟老师安排了一次“反向特种兵旅行”——回到他的家乡天津,完成一天12处打卡的任务。【视频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x4y1o7x5】 孟老师此次出行感受如何?行程结束后他的观点是否发生了变化?他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欢迎收听本期番外。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B站:@孟庆延) 【收听指南】 01:05 旅行,但是反向+特种兵 06:04 现代人的“故乡”,大多成了“异乡” 09:23 寻找绝佳取景处的攻略有时挺有用 11:41 网红打卡照,被规训的现代身体 14:20 活在镜头前,要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 17:25 越离开天津,越感受到它的活气 19:50 ...
Jul 21, 2023•31 min•Ep. 102
去年年初,「列国志」栏目上线了一期以沙特为主题的节目,当时施展老师的讲述更多基于地缘、历史与宗教背景,梳理了沙特阿拉伯的成长史,以及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的合作逻辑,沙特在中东地区的角色则是“中东版三国演义”的“圣地守护者”。 时隔十年,施老师重返沙特进行考察,回来后直呼如今的沙特与曾经去参加学术会议时所认识的沙特已经大不相同,他看到了许多之前看不到的、想不到去看的东西,也对沙特国家叙事的改变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 与十年前相比,沙特在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主要变化分别有什么?在沙特的新老历史博物馆中,蕴藏着哪些这个国家自我认同的变化线索?沙特与伊朗的近期和解是如何达成的?沙特家族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在今天的节目里,何必和施展老师将带领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神秘的亚洲国家——沙特阿拉伯。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1:40 最直观变化:女性政策放松、利雅得的堵车 05:34 沙特之旅:利雅得、迪里耶、达曼、吉达… 10:43 三条线索: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宗教中心 14:09 沙特的内志与汉志,从部落联盟到第...
Jul 14, 2023•1 hr•Ep. 103
如果要选出一位20世纪以来最炙手可热的古代史家,恐怕非修昔底德莫属。在近几年有关时政的讨论中,即便不关心国际关系的人,或许也都听说过“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I·23),在现代语境下则是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而守成的大国会主动进行遏制乃至不惜发动战争。 如何看待古希腊的兴与衰?“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什么?修昔底德在何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今天重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于我们理解民主、帝国和政治,有什么意义?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新刚老师,借着他的新书《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和我们聊聊修昔底德和他笔下的希腊世界。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06 阅读一位同时代人:修昔底德 05:23 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酝酿 09:05 雅典帝国的崛起:从联盟到帝国 11:23 雅典和斯巴达,最重要的两个希腊城邦...
Jul 11, 2023•1 hr 14 min•Ep. 104
我们的“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多多支持: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724759572050 在此前的节目里,我们聊过社恐与社牛、聊过集体怀旧、聊过越来越发达的社交媒体,今天,我们想继续聊聊现代人的孤独。现代人似乎总是很矛盾,我们留恋于过去那种温情脉脉,但又特别害怕人情世故附带的麻烦;我们渴望得到陪伴,却选择成为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我们在线下和他人见面,内心则更倾向于在手机上打字聊天。 这是新的生活方式还是自我孤独的开始?孤独究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还是一种自我的放逐?在今天的节目里,作为社会学学者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孤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规训之下的副产品。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0:50号外!“社会病理学”出书了! 02:20 现代人的孤独,是自我放弃吗? 05:05 社交礼仪是一种外部性约定 07:50 从外部性约定到人的内化机制 13:40 从身体惩罚到隐秘而日常的规训 15:20 行为的...
Jun 27, 2023•36 min•Ep. 105
提到明史,绕不开的是明世宗嘉靖与廷臣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由武宗暴亡所引发,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策划下,变通办法,选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继统。世宗称帝后,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 “大礼议”究竟是在议什么?国家高层的政治斗争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明亡是亡于万历,还是源于嘉靖世宗朝?这段特殊的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痕迹与影响?今天我们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解扬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嘉靖“大礼议”背后的“天理”与“人情”之争。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解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听指南】 01:26 “大礼议”,议的什么? 04:13继统而不继嗣(议礼派)vs继嗣而不继统(护礼派) 07:07 濮议,大礼议并非历史独特现象 09:13 继承血脉才能继承政治地位吗? 10:35 从人的角度:天理与人情 12:30 首辅杨廷和对嘉靖继位的警惕 15:03 治统与道统的斗争之外的思想家 16:08 王阳明:血亲也是天理 19:54 陆王心学vs程朱理学 21:46 嘉靖...
Jun 16, 2023•39 min•Ep. 106
在「山河纪-珠江」的那期节目里,我们提到过一句“潮汕既是美食宝地,还有五条人”,一位叫@有一说一 的听众很快就指出“五条人是来自汕尾海丰的,不是潮汕地区”。 那什么是潮汕?海陆丰属不属于潮汕?能不能说五条人是潮汕的?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潮汕牛肉火锅”、“鸭屎香柠檬茶”,有多少可以归功于潮汕人的商业智慧?潮汕地区在现代究竟是闭塞的,还是开放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林斯澄,听听他身为潮汕人,在不同距离下所观察到的潮汕的不同面向。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林斯澄(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 【收听指南】 01:58 香港糖水铺老板眼中的潮汕 05:47 “汕”是一个近代才有的概念 08:13 “汕头是全中国唯二具有通商价值的港口” 11:22 汕头湾的兴起,从韩江到练江 17:30 二十世纪末,汕头的日渐衰落 18:45 潮汕军阀 vs 海陆丰军阀 24:08 韩愈韩文公在潮州的独特地位 26:38 潮汕的外向开放与封闭内敛 30:56 潮汕人的生意头脑:卜蜂莲花、潮汕牛肉火锅、手打鸭屎香柠檬茶、隆江猪脚饭、生腌 37:30 丰富多...
Jun 09, 2023•54 min•Ep. 107
一提起捷克,总会伴随一串让人混淆的名词,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波西米亚王国以及奥匈帝国。即便是大众最熟知的布拉格,往往也只会让人联想起广场、教堂与白鸽,而经常忽视其踏着血和泪的历史。直到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畅销世界,为捷克加了一份浪漫与晦涩的沉重。 布拉格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既是欧洲的文化之都,也是地理意义上的“欧洲心脏”。二战前,捷克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被誉为“奥匈帝国的心脏”。这些过往奠定了怎样的国家和城市气质?布拉格在三十年战争的起源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二十世纪的捷克还经历了哪些风云变幻?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施展老师将聊一聊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捷克。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0:57 斯柯达、卡夫卡、《鼹鼠的故事》 02:29 从“波西米亚王国”到“捷克共和国” 07:15 《好兵帅克》对奥匈帝国的嘲弄 09:15 《沃尔塔瓦河》,捷克第二国歌 11:08 布拉格异类气质:西欧都市、反骨 16:20 间隔两百年的两次“掷出窗外”事件 21:23 三十年战争...
Jun 02, 2023•52 min•Ep. 108
学界圆桌请来播客《鼓腹而游》的主播Nelly作为主持人,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的播客》主播许纪霖,大观学者、《东腔西调》主播何必,作为嘉宾参与本次的讨论。 他们是学术界的表达者,也都曾经是播客的嘉宾,客串参与过很多节目,慢慢也成为了播客节目中更积极的表达者。本次圆桌从传播、语言与社会心理等学术角度,探讨听觉内容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个需求是如何在这个时代再次兴起的。 本期节目由《听得见的力量|第五届PodFest China》授权发布,文字版内容可前往“播客一下”公众号进行回顾。 【本期对谈】 主持:Nelly,播客《鼓腹而游》主播 嘉宾: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嘉宾: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的播客》主播 嘉宾:何必,大观学者,播客《东腔西调》主理人 【收听指南】 02:45|中文播客的现状| 04:00 播客就像是一道满是素菜的沙拉 06:05 在这个听觉时代,我们都是猫科动物 08:15 中文播客是一个有待发掘的媒体领域 11:03|播客的严肃与松弛| 11:42 “播客不是广播,而是窄播” 15:30...
May 26, 2023•33 min•Ep. 109
本期为“枢纽·重启”系列视频直播的音频化再制作内容,原标题为《文明的曙光:中原文明如何走出野蛮?》,在“施展世界”视频号可回看视频内容。 一个地区怎样才算进入了文明状态?为什么人类文明的曙光与暗黑会并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留存到今天的国家吗?自然环境、生产形态、官僚制度分别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伦理观念与价值系统?在这场对谈中,施展老师与嘉宾河森堡将从各种考古遗存聊起,共同探讨中原地区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精神变革和制度转向。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枢纽》作者) 嘉宾:河森堡(科普作家,《进击的智人》作者,《404情绪博物馆》主理人) 【收听指南】 01:30 历史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逻辑 03:39 社会问题与时间尺度的问题 07:25 考古中国:从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 11:40 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山与平原交界处 15:20 文明的曙光并不像听起来这样光明 18:48 人祭是在理性支配下的社会组织行为 21:30 商朝的暗黑,是内在于一般的人性的 24:50 周公制礼乐与中华文明的真正起点 33:1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留存吗? ...
May 19, 2023•1 hr 20 min•Ep. 110
最近两期「山河纪」,我们开启了“山”的部分,分别聊了大别山、井冈山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影响,在开始聊太行山之前,本期节目将延续此前的路径,先聊聊陕北延安。延安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山河标志——延河水与宝塔山。 西北是提起近代史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而中国革命意外地落在了这里。陕西内部的“肉夹馍”形态给这片区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白鹿原》涉及了哪些重要问题?为什么理解大生产运动及其与延安体制之间的关系,是探寻政党思维逻辑的重要切口?在今天的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陕北、延安体制以及“现代中国何以可能”。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12 长征中的意外发现 03:52 陕西其实就是一个肉夹馍的形态 05:50 陕西与陕南、汉中与四川 08:43 陕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过渡地带 10:32 陕西的肉夹馍地理是中国地理的缩影 13:30 “关中无地主,但关中有封建” - 地方社会的内生性结构与内在多样性 19:00 地权结构的特殊性:福建地区永佃制 21:05 “皇权不下县”的重要一环就是士绅...
May 12, 2023•32 min•Ep. 111
有关清史的议题,近年来成为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热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开始发现清朝有着超出我们日常认知的多元性。比如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清朝有一项突出的事功——其直接掌控并稳定统治的版图甚至超越了元朝,其中的“统治”与“治理”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如何看待清朝在东西和古今之间的定位?学界在此话题上的争议主要聚焦于哪些方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蔡伟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马子木,以一些讨论“中国”观念的重要研究文本(主要涉及《“天命”如何转移》《最后的皇族》)为引子,共同聊一聊大清如何“一统”。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蔡伟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嘉宾:马子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征服| 02:55 清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 03:46 蔡:何炳棣与罗友枝的“汉化论战”是一场没有交集的对话 07:21 马:清朝的灵活性体现在制度、信息、文化等三个层次上 - 制度,清承明制+参汉酌金 - 信息,文书体制+驿路网络 - 文化,修其教不易其俗+...
May 05, 2023•1 hr 1 min•Ep. 112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觉得世界会更加开放包容? 为什么在全球化将世界经济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结之后,当下占据政治话语的却是「脱钩」「战争」和「本国优先」? 借《枢纽:3000年的中国》再版之机,我们邀请施展老师和「声东击西」的主播徐涛串台讨论:全球经济空间和政治空间的分离如何带来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的抬头;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正视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越来越「撕裂」的环境;高速发展的虚拟空间和数字技术能否提供一种,超越政治「左右」光谱的、新的权力秩序的想象。 现有秩序的灯光似乎正在熄灭,但当我们将时间线拉长,新秩序下灯光会再次亮起。 【本期对谈】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声东击西主播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枢纽》作者 【收听指南】 01:17惯性代替规律,过去五年间世界仿佛从恒纪元进入乱纪元 04:42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的日益分离 08:28近代国家政治逻辑的动员取向与民族主义的发展 23:24数字技术与民族主义的对撞实质是新旧秩序的竞争 36:52技术如何为新的权力秩序提供正当性 47:33在今天的国际秩序里,科技公司正在成为秩序的建构者 56:28黑格尔...
Apr 28, 2023•1 hr 7 min•Ep. 113
比五一小长假更早来的又是周末调休。要不要取消调休,已经成了一个年年重复年年热闹的话题;在讨论背后,对于工作的普遍焦虑、倦怠、低预期,也愈发演变为一种生存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对“饼”和“胡萝卜”的追求,也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工作或者职业对于个体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在预设并期待持续发展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增长是怎么来的?如果有极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期节目,作为社会学学者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现代文明如何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分工体系,而我们每个人在其中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20 调休反而带来了身心疲惫 03:20人的本质属性是劳动or休息? 07:20 高度分工也意味着环环相扣 09:04 人们工作的意义(感)在消失 11:05 现在的工作无法满足人的预期 13:40干活的干不过写PPT的? 15:20 许多发展红利源于融入分工体系 19:10 “明天会更好”的预期开始落空 20:40 任何一...
Apr 21, 2023•37 min•Ep. 114
去年年底,OpenAI发布的ChatGPT给人工智能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很多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里程碑。经过不到三个月,科技大咖和AI技术专家已经签署了一封名为《暂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开信,呼吁暂停GPT-5的研发。从2020版GPT-3到2022版ChatGPT,再到最近掀起热潮的AutoGPT,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似乎已在眼前。 AI创作的东西算不算抄袭?它是否会对既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造成冲击?如何看待数字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将产生的社会影响?普通法在数字空间中是否还具有适用性和借鉴意义?数据科技公司会成为数字时代的大立法者吗?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翟志勇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AI时代的数字空间与法律秩序。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收听指南】 01:30 AI创作的东西算不算抄袭? 05:04 知识产权保护与AI的创造性 10:00 平台与创作者的所有权之争 12:20 普通法与成文法的不同适用 15:00 普通法要求“不得从自己的过错中获利” 18:00 谁会成为数字时代...
Apr 14, 2023•43 min•Ep. 115
今年3月,全嘻嘻对话上野千鹤子,以及“资助八年的女生做家庭主妇”这两个社会议题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对于这两个话题持什么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如何认知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观点的冲突很多时候也是家庭观念的冲突,这当中可能还包含了传统与现代、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上野千鹤子手里的社会学“解剖刀”,恰恰就是从家庭这个“黑匣子”切入的。 为什么上野千鹤子说“家”是被发明出来的?日本近代家庭制度有哪些特殊之处?“近代家庭”的解体有哪些预兆?不组建家庭的人们,可以发展出“后家庭”的社区吗?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将和大家聊聊作为社会学家的上野千鹤子如何讲述日本近代家庭制度,探讨在近代家庭观念的变迁背后是否蕴含着更广阔的可能性。 【本期对谈】 柳爽(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收听指南】 02:09 从上野千鹤子热开始说起 03:35 日本社科发展的两股思潮 07:20 不读这本书,不懂上野千鹤子 09:25 近代家庭是一个非常日本的概念 11:40 很长时间里,日本平民是无姓的 17:10 家庭自我认同(Family Identify)的变迁 21:00 家庭的本质更趋向...
Apr 07, 2023•52 min•Ep. 116
嘉宾介绍 姚泽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金钱的社会意义》一书中文版译者 张笑宇: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文明三部曲《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产业与文明》等; 相关作品 作者: 维维安娜·泽利泽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副标题: 私房钱、工资、救济金等货币 原作名: The Social Meaning of Money : Pin Money, Paychecks, Poor Relief, and Other Currencies 译者: 姚泽麟 等 钱就是钱——大多数普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确实,在一般观念中,金钱是一项没有感情的工具,它将社会关系简化为冷漠疏离的金钱关系。著名的社会科学家泽利泽质疑这种假设,她在本书中说明了人们如何自创货币的形式,以及人们如何透过使市场理论家困惑的方法,设定金钱的用途,将各种金钱形式与亲友关系网路融合,并终极改变了人们花钱与存钱的过程。 观点讨论 1. 从“诗和远方”到“专心搞钱”,这一届年轻人的金钱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对钱的认知? 2. 既然钱如此重要,为什么...
Mar 31, 2023•57 min•Ep. 117
近期热播剧《黑暗荣耀》以校园霸凌为主线,根据“受害—隐忍—准备—复仇”的线性结构高开高走,无疑再次带火了“复仇”这一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常见母题。在古希腊戏剧中,对此最经典的呈现莫过于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提亚》三部曲,特洛伊之战的胜利,反为阿伽门农的残酷命运埋下了伏笔。 复仇和报复有什么区别?复仇是潜藏在人性中的普遍冲动吗?什么样的复仇才是一次合格的复仇?何种程度的复仇可以为法律所接管?在复仇的世界里,冤冤相报何时了?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新刚老师,和我们聊聊古希腊悲剧中的正义、复仇、暴力以及人们对社会、对彼此的责任。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30 《黑暗荣耀》,没有宽恕的复仇 04:15 复仇:延后性、系统性、直接性 08:45 足够重视身份,才可能走入复仇 15:20 俄狄浦斯王的复仇,杀父娶母 16:50 一些开脑洞的复仇计划 19:20 同态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24:00 好的悲剧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性 29:30 好悲剧是人伦惨剧,远超仇敌相杀 32:10 特洛伊战争:...
Mar 24, 2023•1 hr 12 min•Ep. 118
说到奥地利,除了大家熟知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一度还流传过这样一个梗——奥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让全世界认为贝多芬(德国人)是奥地利人,希特勒(奥地利人)是德国人。这个梗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奥地利在欧洲历史上的复杂和矛盾的角色。 为什么可以说“一部奥地利史,就是半部欧洲史”?奥地利、奥匈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是什么关系?19世纪末的维也纳何以如此繁荣?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施展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奥地利,如今小而美,却也曾举足轻重的欧洲国家。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2:40 奥地利、奥匈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06:10 国王和皇帝不仅仅是名头不同 08:20 查理大帝的帝国情结与继承困境 11:00 不停改名,但罗马在哪文明就在哪 13:30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奥地利帝国 15:20 奥匈帝国仍有罗马帝国的身份认同 17:00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帝都气派 20:00 梅特涅,保守主义者的政治智慧 23:30 要取得超越性共识,就要回到传统 27:00 统一日耳曼,大德意志派vs...
Mar 17, 2023•38 min•Ep. 119
最近一段时间,ChatGPT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微软Bing推出集成了ChatGPT的New Bing,一举打破日活跃用户的亿级纪录。在聊天界面中,AI不仅能与用户进行智能对话,还会试图理解用户意图,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方案,越来越接近于理想中的人工智能。 ChatGPT真的能理解人类的知识吗?它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教育和就业?技术的融合又将带来怎样的秩序演化?为了探讨这些问题,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的施展教授,和我们来聊一聊未来数字技术和现实生活的可能交互。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收听指南】 02:20 有效率的新技术,其实是禁不掉的 04:30 基于学习语义+计算概率能力的GPT 07:00 理解的主体是要“去理解而不被理解” 09:50 我们在学习“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12:20 未来教育面向:提出好问题+鉴别好答案 13:40 良好审美能力的前提是人格的完整性 16:30 大学老师也将经历一次大的分化筛选淘汰 19:00 新技术会冲击传统行业,也会创造新岗位 20:...
Mar 10, 2023•34 min•Ep.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