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让人耳朵怀孕的节目(空降6:28处有惊喜哟)。本期嘉宾李梅里(微博@李梅里Countertenor),目前身在德国的旅欧假声男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Guildhall音乐戏剧学院。梅里是我很羡慕的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任何事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成的那类人,这期节目中,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多年来辗转于欧洲各国间,那些光鲜亮丽和光怪陆离的职业经历。 1:40 男高音和假声男高音有什么不同? 既优美阴柔又带有金属质感的嗓音究竟是什么样的? 6:28 来这里听梅里老师唱维瓦尔第咏叹调!!(啊天啊这声音是人间真实存在的吗!! 14:40 一位假声男高音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从小以为自己是个“怪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否曾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过羞耻感? 作为艺术家的永恒矛盾:你的价值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但你的价值判断是由别人来给的。 32:30 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一张“亚洲脸”是否会让观众跳戏?亚裔演员如何才能被西方艺术界认可? 穿亮片露背裙、白婚纱、高跟鞋……还有哪些奇葩又迷惑的角色体验? 50:28 从事歌剧这个行...
Aug 28, 2020•1 hr 7 min•Ep. 31
本期嘉宾哈贝老师,独立话剧制作人,剧场舞台技术主管,同时也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一位元老级的团员(演出视频里经常见到的那位“长发小哥”)。其实哈老师主修哲学,然而他在大学里超强的音乐技能甚至一度让我误以为他是上音作曲系来的。正巧不久前彩虹在腾讯综艺《炙热的我们》中夺冠,我于是借这个话题来跟哈老师聊一聊,从合唱到话剧,他的舞台经历与创作体验。 本期BGM是由哈贝老师自编自弹的钢琴曲,来自正在制作中的话剧《白色气球》的配乐。 00:30 七年前加入彩虹合唱团的故事; 为什么总感觉“彩虹”像个学生社团(是我说的,不是哈老师说的) 16:50 不同声部的人好像气质性格也不大一样? 聊聊《落霞集》的创作经历,“交响音画”与视听联觉; 《泽雅集》与《星河旅馆》如何用音乐来塑造画面与情境; 28:25 成为合唱团员需要具备怎样的乐理基础? 合唱与交响的作曲有哪些相似之处? Eric Whitacre《When David Heard》,美轮美奂的16个声部的叠加,用声音建起一座大教堂; 用“标准”、“体系”框住作品的,大多不是创作者而是评论者; 42:08 一位音乐专业人士去听音乐会的时候,听的是什么...
Aug 21, 2020•56 min•Ep. 32
大家好,这一期的主讲又是我嘻嘻。上周陪来上海游玩的Nathan同学看西岸蓬皮杜的展览《时间的形态》,认认真真做了一遍导览,有种找回当年在卢浮宫兼职做讲解的感觉(偷笑)。除了基本的作品信息之外,内容大多是我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非常主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边听边逛这个展,或者告诉我你对作品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00:27 巴勃罗·毕加索《吉他手》,1910年 罗伯特·德劳内《巴黎城》,1910-1912年 马赛尔·杜尚《自行车轮》,1913/1964年 费尔南·莱热《拖船甲板》,1920年 BGM:Again - Men I Trust 05:14 瓦西里·康定斯基《黄红蓝》,1925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粉色声调》,1926年 彼埃·蒙德里安《红蓝白的构图II》,1937年 BGM:System - Men I Trust 12:13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沉睡的缪斯》,1910年 胡安·米罗《加泰罗尼亚》,1925年 夏加尔《赤马》,1938-1944 BGM:A Cycle - Men I Trust 19:00 皮埃尔·苏拉热《131 X 162厘米的画作,一九六五年八月十四日》,...
Aug 17, 2020•58 min•Ep. 33
本期嘉宾庞浩(公众号:PangHao),正在转型为一位观念艺术家,此前他是优秀的商业摄影师,曾服务于诸多时尚大刊和当红明星。今年五月,他的第一个观念摄影系列《轨迹》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发布与展出,作为这个项目从构思到创作到后期的全程旁观者,我与庞浩进行过多次关于形式和理念的讨论,令我着迷的正是观察他身份转变的这个过程。本期节目是我们在定西路小饭馆的一场对话,算是对过去几个月心路历程的小总结,也是对未来新系列的小开启。 |1:30 如何定义“艺术家”这个身份? “三分钟热度型”选手,尝试过的事情,拥有过的体验,都是在浪费生命吗? #02-2 庞浩《轨迹》-《晕》 #03-2 庞浩《轨迹》-《把这件事保留》 #01-2 庞浩《轨迹》-《自卑感》 |9:10 为何决定走上职业艺术家的道路?这个决定是否有让你顾虑和害怕的东西? 以前是个有棱角的人,现在反倒变得更包容了; 做艺术之前追求人群中的存在感,做艺术之后只想在人群中隐身; |21:15 因为发现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相同; 艺术家需要具备的是“观察者之眼”和“问题意识”; #03-3 庞浩《轨迹》-《把这件事保留》 #02-3 ...
Aug 06, 2020•44 min•Ep. 34
印象派的故事讲了那么多,但你听说过这个人吗?朱莉·马奈,印象派的团宠小公主,她的母亲是印象派最杰出的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她的伯伯是印象派的教父爱德华·马奈。自莫里索去世后,朱莉在马拉美、雷诺阿、德加等大佬们的监护和照顾下长大,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本期节目依然邀请到名人手迹收藏家与拍卖从业者曹然同学,正巧他的私人收藏中有大量印象派画家的书信,其中有两通还是直接寄给朱莉·马奈的,让我们在阅读这些百年前的书信的同时,一起来揭秘朱莉小可爱和她的“爸爸”们的故事吧。 为了这期节目我特意翻译了一篇关于印象派小团体的评论文章,发在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上面哟,欢迎搜索关注~ 1:00 收藏界中的“同一上款”是什么意思? 第一通信: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致音乐家范尼·克劳斯亲笔信,1878年11月作,马奈在信中告知女士几个地址。上款人克劳斯是马奈夫人苏珊·林霍夫(Suzanne Leenhoff)最亲密的朋友。在1868年,马奈曾为克劳斯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克劳斯夫人的肖像(Portrait of Mademoiselle Claus)》。 7:20 今...
Aug 04, 2020•44 min•Ep. 35
或许你曾听说过名人手迹拍卖这个行业,或者知道有的人热衷于收集历史人物的手稿和通信,本期来到小酒馆做客的嘉宾曹然同学,便是名人手迹的资深收藏家与拍卖从业者。那些破旧泛黄的纸张,到底为什么价值连城?那些模糊难认的字迹,背后隐藏怎样的故事?假如你对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感到好奇,或者已经在做某个门类的私人购藏,这一期的小酒馆可以给你些许解答。 |1:20 第一件藏品是什么?是什么时候买进的?如何走上了手迹收藏与拍卖的道路? 名人手迹、信札、手稿算是艺术品吗?以雷诺阿的一封带手绘线稿的书信为例; 手迹拍卖的专场也会放进一些 其他门类的拍品,比如闲章、怀表等,一切皆为讲好某个故事。 |10:20 手迹信札的故事性及其对人们窥私欲的满足; 名人手迹拍卖,是否是对名人隐私的泄露? |13:36 藏品来源一般是哪里? 最难忘的藏品:一幅陈师曾(陈寅恪的哥哥)的画作; 最深刻的藏品:一件赝品,伪造的叶恭绰书画扇面; 如何鉴别一件名人手迹藏品的真伪?买到了假货该怎么办? |24:59 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从业门槛有哪些? 一个成功的从业者必须要是一个成功的藏家吗?从业者也得要有钱才行? |31:09 你是以怎样的...
Jul 28, 2020•1 hr•Ep. 36
本期嘉宾王一一(公众号:yiyiCareer),商业记者、创投媒体作者。就很妙,我在即刻app上面搞了个抽奖送音乐会门票的活动,然后一一同学就中奖了,我们从完全陌生到无话不谈只用了一场音乐会的时间。音乐会是上海交响乐团夏季音乐节MISA的开幕式,曲目有我爱的西贝柳斯,听完现场总是有很多感受想第一时间与人分享,于是我拉着一一同学来到小酒馆录播客。没想到身为商业记者的一一同学,竟然反客为主,成为本期的主持人和访问者,所以其实嘉宾是我(围笑 |3:20 音乐会现场的演奏中,指挥和乐团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为什么《火鸟》不那么好听?旋律性不强? |10:30 关于西贝柳斯《悲伤圆舞曲》的剧情故事; 为什么《悲伤圆舞曲》的故事如此悲伤,曲调却如此温柔浪漫? 我对这首曲目的理解,与作者本人的设想关系不大,如何阐释和理解它,是我自己的事。 |15:30 如何理解巴赫的理性和他音乐中的数理思维?什么是赋格曲? 巴赫的音乐通常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如何理解他的零度和中性? |21:20 所以听音乐会的时候会听到睡着吗? 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 从听...
Jul 21, 2020•47 min•Ep. 37
本期嘉宾Lucien(公众号:陆栖桉),是一位神奇的音乐演奏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精通钢琴、长笛和管风琴,同时也从事版画、摄影和装置的创作,目前正在巴黎第一大学做“沉浸式与联觉”主题的博士论文。尽管涉猎如此广泛,但对于Lucien同学而言,所有创作和思考的原点都是音乐,或者说古典音乐,曾经深受重度忧郁症困扰的他,正是在音乐的演奏和研习中找到了方向和力量。本期我们来聊聊Lucien跨领域跨学科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攻读的这个“时尚学博士”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2:00 在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 曾经的忧郁症患者,在古典音乐中找到了情绪的安放点; 在法国同时修读凡尔赛美院、巴黎音乐学院、巴黎第一大学三个硕士学位的经历; |10:10 如果你真正学会分析巴赫,懂得赋格的走向,理解对题、答题和动机,你真的可以感觉到星辰宇宙就是这般运转。 每一篇博士论文,都是这位学者的人生故事;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关于“联觉”的表述:重新发现两个事物之间新的联结,如著名的“马德莱娜小蛋糕”经典段落; |17:05 用巴赫的赋格音乐去解释当代艺术的作品结构; 从戏剧讲起,古典戏剧的单线叙事类...
Jul 17, 2020•43 min•Ep. 38
趁最近升学/毕业季,和林同学(非要自称Jean-Claude)聊聊在法国学习当代艺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以及离开校园后这段艺术创作与研究的经历,在我们的人生中形成了哪些影响。顺便给我们这个冷门的学校和专业打个小广告: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系策展专业。 |01:20 想跟大家分享在法国/欧洲的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是怎样学习策展这个专业的。 第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造型艺术”(Arts plastiques)这个学科到底是什么? 我们所经历的艺术教育是,要同时具备创作和阐释的能力:一个艺术家必须是自己的策展人,比如Daniel Buren。 |07:35 所以这个专业毕业出来可以做啥? “造型艺术”专业有哪些课程设置? 我校的师生关系很平等,学生更多是被称作“青年作者”(les jeunes chercheurs),自己对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负责。 |14:15 我校艺术系开课的老师,有很多是颇具名气和成就的当代艺术家,比如摄影师Eric Rondepierre、装置艺术家Michel Verjux、行为艺术家Marion Laval-Jeantet。 关于Marion Laval-Je...
Jul 10, 2020•1 hr 12 min•Ep. 39
本期嘉宾是现居德国的爵士乐评人赵小伟(公众号:Jazzlisten),小伟同学也是我在爵士乐尤其自由即兴方面的入门老师,从柏林到上海,曾经与小伟有过几次关于爵士与古典的讨论。因此在刚开始做播客的时候,我就向他预定了这一期节目。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讲音乐史,不追根溯源,只谈听爵士音乐的乐趣点在哪里,它让我们持续上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02:00 在德国听爵士乐演出,与在国内相比,体验上有什么不同? 自由即兴也会进音乐厅吗?自由即兴与爵士乐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次在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某教学楼底层地下室,听爵士自由即兴演出的经历。 07:00 听爵士乐,打对节拍很重要,所以到底如何打对节拍?如何听懂爵士的节奏? 古典音乐里有“rubato”的概念,表示弹性节奏,在爵士音乐里是否也有类似的说法? 爵士乐队里的“节奏组”指的是谁?他们负责干啥? 关于极具爵士乐特色的经典节奏类型“swing”; 14:55 除了节奏以外,听爵士最有乐趣的点,是其中即兴的部分,所以即兴是以怎样的框架展开的? 听爵士即兴的时候,如何迅速捕捉到...
Jul 05, 2020•57 min•Ep. 40
大家好,新一期小酒馆的嘉宾是之前第二期节目来过的喵君,她终于搬到上海来啦!我与她几乎是同时,在五月的开头经历了一场搬家,陆陆续续安顿下来后,我们约了这次晚饭+散步+聊天。俗话说,成年人的崩溃从搬家开始,但好像会崩溃的,都是不擅长告别的人而已。这一期我们借由搬家这件事,反思位置的迁移、关系网的变动、对生活的增删,以及在这一切背后,我们对待物件、他人、情感关系的态度。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7:20 【正片从这里开始】 你是查漏补缺型还是删繁就简型的搬家选手? 9:45 在搬家或者长途旅行中,你必不可少的5件物品是什么? 我需要为自己的生活留1/5“无用”的部分,用于存放自我。 沈从文背着一台胶片相机回湘西,但全程没有拍一张照片,他说不拍摄,是放弃了占有。 15:05 喵君搬来上海以后发现,由于周边小业态的发达,自家的冰箱里是不需要囤食物的。 整个街区变成家的延伸,通过挑选街区来确定新的住址,以此重新获得“附近”、“邻里”的概念。 18:25 家中的陈设可以简化到只需5件家具。 中式家装的精髓在于,为这个房子留出一个没有用的空间。...
Jun 15, 2020•57 min•Ep. 41
大家好,好久不见嘻嘻� 经历了搬家、换工作焦头烂额的一个多月,我又回来了! 这一期的嘉宾是播客节目《杯弓舌瘾》的主播钱老板, 机缘巧合我们上周末都在无锡参加一期综艺节目的录制, 作为《杯弓舌瘾》的忠实听众,我当然是立刻把钱老板薅过来录了一期小酒馆。 这期小酒馆还真是在小酒馆里录的呢(终于点题了一次), 我们在录制结束后找了一家本地的非常有地下气息的小酒馆, 聊了聊喝酒这件事,还有做播客的经历,以及一丢丢五角场往事, 不过这期节目的环境声有些嘈杂,店里放的BGM也差强人意, 希望大家不会被我的渣音质劝退哈哈� 本期嘉宾: 钱老板(微信公众号:@酒壶和点唱机)
Jun 10, 2020•34 min•Ep. 42
周末去找小伙伴串门,阳光大好,顺道一起逛复兴公园,散步聊天。绕公园转了两圈,出南门过了马路,又绕思南公馆转了一圈。小伙伴凌阿敲,一位心理学专业出身的飞行员,一边开飞机一边看书写字那种,欢迎听众朋友们关注他的公众号:夜航手记(AirLing010)
Apr 06, 2020•27 min•Ep. 43
闲聊德国19世纪浪漫派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 聊天嘉宾:道道,东京艺术大学与巴黎第一大学美学双硕士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 01:45 大卫·弗雷德里希的宗教观;人性与神性在自然中共融:confusion;路德神学被称为“心的神学”; 诺瓦利斯:“第一步是把目光投向内部,进行隔绝自我的凝视。那些停留在这里的人仅仅完成了一半路程。第二步才是把目光有效地投向外部,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且有分寸的观察。(Le premier pas est un regard jeté vers l’intérieur, une contemplation isolant notre Soi. Celui qui en reste là ne parvient qu’à mi-chemin. Le deuxième pas doit être un regard efficace vers l’extérieur, une observation par elle-même a...
Apr 06, 2020•35 min•Ep. 44
本期是两个平平无奇文字工作者不成熟的创作观小探讨,来做客的嘉宾是科西嘉学长,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当代文学博士在读,他的第一本短篇集正在筹备出版。原本是在询问他巴黎封城后眼下的生活状态,但我注意力越飘越远,最后停留在写作这件事上,作为曾经的文学系学子,我向他提出许多关于创作与表达的困惑。 科西嘉的豆瓣账号:Oberkampf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 1:10 每一本书,它是如何通向一本“书”的? “传记短篇”的创作动机; | 4:30 在他人的故事里写自己,作者的“自我”在叙述中如何藏身?如何现身? 依赖“灵光乍现”的写作,一气呵成,某种程度上导致篇幅是短小的; 在职场生活中,暗中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攒下很多人物原型和情节片段; 写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分身、变装、角色扮演的快乐; “作者”与“模特”之间,看与互看的关系,他们之间的边界处于游动的状态; | 13:25 虚构传记的构思中,如何平衡历史事实与作者个人想象之间的界限? “激情写作”对作者的情绪和精神损耗; | 19:12 “写作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一个不断接近却无法...
Mar 28, 2020•41 min•Ep. 45
舒不困同学,我十二年的好朋友,也是我身边最迷之热爱周杰伦的中年饭圈女孩。今天杭州暴雨,空气有很好闻的湿润又沉静的味道。晚上看到《周游记》上线的消息,我们折腾了几个小时投屏电视,不知道怎么搞出浙江卫视的直播画面,看到芒果tv有播出,然而我们都没有会员,就很气了,于是我就向她发起了灵魂拷问:“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喜欢周杰伦啦!!!”一段沙雕对话献给大家��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本期对话嘉宾:微博@舒不困-
Mar 21, 2020•38 min•Ep. 46
今天是铜仁路茶话会三人组年后第一次见面,我们围坐在自带暖炉的茶几周围,吃零食,喝各种饮料,漫无边际地聊天。早春傍晚的阳光落在手边,窗子外边是偶尔经过的车和人。我从杂乱无章的对话中,截取出来一段相对完整的内容,关于其中一位小伙伴石渡,正在做的公益项目。石渡是上海一家关注自闭症群体的机构“天使知音沙龙”的负责人,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就投身于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教育的工作中。另一位小伙伴CC,上海热心市民崔女士,曾经也在天使知音沙龙中担任过一段时间志愿者。因此我们本期节目,基本是在讨论自闭症群体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在石渡和CC眼中,我们应当如何与自闭症群体相处。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00:00-02:33] 疫情期间,那些自闭症孩子每日生活常态是怎么样的? [02:33-09:30] 美术老师海宇是如何教自闭症孩童学习绘画的? 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机缘巧合开始从事自闭症孩童的美术教学工作? 自闭症孩童大多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和认知障碍? 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怎样的困难? [09:30-13:02] 自闭症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和创作...
Mar 15, 2020•50 min•Ep. 47
徐冰老师在当代艺术领域留下了许多为人熟知的作品,比如《天书》、《地书》、《凤凰》等等。对我造成最深远影响的是《地书》和《背后的故事》,关于作品创作的在地性,以及文字符号与观者感知之间的关系,有过诸多思考和感悟。机缘巧合最近跟吴月又聊起这两件作品,她正好是徐冰老师的助理,于是就想请她来聊一聊她眼中的徐冰作品以及参与作品实现过程中的那些体验。 本期嘉宾:吴月,现为徐冰工作室助理。本科毕业于纽约大学艺术史专业,将赴哈佛大学攻读东亚研究硕士。近期她在B站尝试做up主,ID:白脚狸花猫的传说。 更多节目延伸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上所有的早晨(AlltheMornings) [0:00-2:45] 疫情期间徐冰老师有在进行怎样的思考或者创作行动吗? 作为长期主义者,徐冰老师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距离来沉淀某个事件或现场。 [2:45-4:35] 在徐冰纽约工作室和北京工作室的工作体验有怎样的不同? [4:35-12:05] 当代创作者的身份更多是反思者、提问者、发声者,; 几件与非典事件相关的徐冰作品: 《空气的记忆》 (2003)、 《真相之井》 (2004); “in situ”:在地创作及其作...
Mar 06, 2020•40 min•Ep. 48
开一个新坑:困顿诗会,让我们在困顿慵倦的时候读首小诗。 本期和道道同学一起来读法语诗,波德莱尔的《美》和阿波利奈尔的《米拉波桥》。诗歌原文及译文如下。 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 La Beauté Je suis belle, ô mortels ! comme un rêve de pierre, Et mon sein, où chacun s'est meurtri tour à tour, Est fait pour inspirer au poète un amour Éternel et muet ainsi que la matière. Je trône dans l'azur comme un sphinx incompris ; J'unis un coeur de neige à la blancheur des cygnes ; Je hais le mouvement qui déplace les lignes, Et jamais je ne pleure et jamais je ne ris. Les poètes,...
Mar 01, 2020•22 min•Ep. 49
【op.3】但行好事:他们架起纽约到黄石的生命线 其实早在起念做这个播客之前,我就想找机会与Mandy聊一聊,想要听到具体的、切身的、真实发生的事件。这段时间关注着朋友圈里他们的进展和近况:Mandy身在纽约,作为黄石人,自疫情发生之初,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组织北美同乡校友各界人士,向家乡捐赠并输送物资。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人和团体在做,想要访问Mandy也并非出于他们了不起的贡献,而在于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同学、朋友或者同事,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合力形成一股不竭的暖流。 就像节目中另一位嘉宾,黄石当地对接物资的志愿者子桥同学所说,每个人都只是做了一件件的小事。我也相信,当我们都在做正向的事情,这个正向的循环就会跑动起来。莫愁前路无知己。 本期要点: 1. 海外捐赠事项进展及现状; 2. 过程中的阻力及难点; 3. 三千件以色列防护服的故事; 4. 黄石目前的生活状态; 5. 作为亲历者的他们和他们身在一线的亲人。...
Feb 23, 2020•33 min•Ep. 50
【op.2】艺术作品:那个我们忽然被击中的瞬间 今天跟喵君、大卫聊了聊最让自己心动的艺术作品。其实最开始只是想知道大家在家除了办公都在干嘛,漫无目的地瞎扯了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话题就拐到了艺术品上面……大家各自分享了两件最为心动的作品,以及我们与作品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本期要点: 1. Tino Sehgal个展中的两件作品 2. “关系”与“交互” 3. “戏中戏”与“沉浸式” 4. 喝茶,茶席的场域 5. DAU展览中的两件作品 6. 濑户内海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BGM:朱晓玫 - Bach, J.S.: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相关作品延伸: 1. Tino Sehgal - This Progress 2. Tino Sehgal - This Variation 3. 舞剧《幻茶谜经》 4. DAU Paris 2019 5. 内海昭子 - For Lots of Lost Windows...
Feb 20, 2020•31 min•Ep. 51
【op.1】聊聊吃:这些摘星星的foodies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吃吃……在家自我隔离的日子,只好先来个画饼充饥了!这期节目邀请到两位专业吃货、美食猎手、摘星(米其林星星)爱好者诚潜和Thomas Liu,从诚潜老师年前的西班牙美食之旅出发,聊聊那些我们向往的餐厅们。 内容概要: 1. 简单谈谈分子料理 2. 西班牙Fine dining与巴斯克地区料理 3. 关于如何欣赏Fine dining以及其中的愉悦感 BGM: 1. 尚先生 - Chardonnay (Intro) 2. 尚先生 - Cabernet Sauvignon 3. 尚先生 - Sémillon 4. 尚先生 - Riesling 关于主讲嘉宾: 大众点评关注“诚潜” 微信公众号:诚潜品味
Feb 17, 2020•31 min•Ep.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