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美元再次升息3碼,對我們的新台幣、對存款、對黃金、對股價以及對物價都有極為深遠影響,所以本集我們就來談談聯準會升息。 預測顯示,參與議息的官員預期2022年底利率區間是4%至4.5%,天啊!柏南克不是說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利率回到4%?重點來了,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議息會議後的記者會說:「我們必須克服通膨。我也希望有一種無痛的方法可以實現這點,但並沒有。」這金句已經告訴大家,去年聯準會還說「這是暫時的」,同一批傢伙承認其實通膨失控了,但他們不能認錯。 在全球反應方面,英國央行隨即升息2碼,有鑑於糧食、能源價格暴漲,英國央行同時警告,英國經濟已經進入衰退。在歐洲其他地區,挪威央行升2碼、瑞典央行升息達4碼(1%)、瑞士央行升3碼,正式擺脫2015年來存戶要倒貼銀行的負利率局面。 在亞洲,當日圓匯率直抵1比145之後,日本央行突然出手,這是1998年來日本政府首見干預匯率的大動作,日本財務省次官神田真人說:「外匯市場出現投機性的動向,日圓急速走貶,政府擔憂這種過度變動的情況,因此方...
Sep 25, 2022•27 min•Season 4Ep. 23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投資美股是採美國人的投資思維,請別以此來誤導台灣投資人的投資台股思維,導致投資風險提高造成嚴重虧損。在台股沒有配股息的個股,除非是築夢個股,否則是不具投資價值的,這是在眾多的台股投資人及內資法人的思維。」 「投資美股可以選不配息的好公司,台股不行,台灣1700檔上市股票,若在美股當中能稱上好公司的,可能不到十間」 「確定你能買到巴菲特的股票,而不是買到王雪紅的股票,這種理論有點奇怪,就跟當初一堆人喜歡配股而不是配息,結果買到一堆膨脹股。」 「大同也從來不配息」 「王又曾一定很贊成這種看法。」 「1.所以台積電本來季配2.5->2.75,台積電不是好公司?股價600。2.國喬連3年共賺10.05只配0.1,是好公司?股價28」 「巴菲特什麼時候講過要買不配息的公司?Berkshire不配息,但是Berkshire買的公司都有配息。請不要誤導」 「拿幾支不配息的龍頭股來教人股票就該買不配息的,那巴菲特大量持有連續5X年配息還年年增加的可口可樂是從哪個多元宇宙來的可口可樂?」 「復興航空也不配息阿」...
Sep 21, 2022•16 min•Season 4Ep. 22
這集節目,我們來聊聊矽谷裁員潮,以及相對應的員工風潮:安靜離職。 今年初,從特斯拉開啟的裁員風潮吹遍整個矽谷,亞馬遜、Netflix、META、微軟等巨頭一個個跟進,雖然凍結人事或裁員規模都不大,但象徵意義濃厚,代表後疫情時代裡,當聯準會終結救市的資金派對,業者也著手因應潛在的經濟衰退。 另一頭,美國各行各業員工浮現一種叫做「安靜離職」的風潮,它的意思不是員工靜悄悄的辭職閃人,而是意味著員工有限度地服從、有限度地貢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在工作上-因為他們打從心底不再認同無止境付出的文化。 當裁員潮的漣漪一圈圈擴大,和表面看不出力道的安靜離職,兩股力量終將碰撞,究竟這兩股風潮會帶給美國職場文化怎樣的衝擊與改變?我也想聽聽你的意見!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小額贊助老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ep 19, 2022•22 min•Season 4Ep. 21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這集節目,讓我們聊聊澳門。你去過澳門嗎?多久沒去澳門了?如果許久不見,相信你不知道,世界博彩之都今年已經不是澳門,而是拉斯維加斯重新登上王座!我們將分享以下重點: 因美國所有實體生活互動重新開放,加上線上博奕大行其道,拉斯維加斯的博彩業收入強勁成長;另一頭,澳門受疫情影響,今年7月博彩業總收入只有4億澳門元(下同),對比疫情前,較2019年12月慘跌98.2%,較2014年2月歷史最高點更是雪崩99%,澳門當地博奕業慨嘆,現在就連新加坡、澳洲也超越他們了,而今年前8月博彩業總收入288.9億,本來澳門特首年初立下的目標是1,300億,剩下期間能不能加緊達標呢?答案應該不難想像。 澳門有60%以上遊客來自中國大陸,90%以上博彩業收入來自內地客挹注,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和嚴格防疫管控措施對澳門經濟自然是重傷害。人流銳減令餐飲、旅遊、會展、博彩等相關行業暫時關門歇業,導致澳門出現失業潮;澳門失業率最新數字來到5.4%,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糟糕的一季,2022年7月澳門酒店入住率下探至38.1%,只有比S...
Sep 12, 2022•33 min•Season 4Ep. 20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hi我是老周,本集節目有介紹關於電影的情節,請謹慎閱讀以下文字。 截至8月28日,《捍衛戰士:獨行俠》全球總票房為14.2億美元,排行全球電影票房第12高。6月17日,全球票房突破8億美元,也創下克魯斯生涯新高,超越《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正好台灣有多家戲院準備連續播放捍衛戰士1、2集,但你知道嗎?《捍衛戰士:獨行俠》的片段,與某次真實歷史事件竟然不謀而合! 今天就讓我來介紹這場極機密的轟炸:以色列1981年發動的巴比倫行動。 1979年,伊拉克總統海珊(對,就是最不愛打仗的那個總統海珊)向法國政府提出極優渥的交易邀約、總價值達數十億美元,吸引法國政府簽訂協議,派出專業團隊到伊拉克建設一座核電廠,預計在1981年伊拉克國慶日7月14日正式啟用。而以色列國土缺乏防禦縱深,以國政府向來對國境周邊的原子能設施極力反對(或者說,破壞),自然把這座核電廠視為眼中釘;更何況,伊拉克人員勢必將透過相關設施習得操作、提煉核材料的技能。外交遊說、情報員破壞等方法一一失敗,以色列總理決定用極機密空襲「切...
Sep 05, 2022•25 min•Season 4Ep. 19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hi我是老周,今天,正好是台積電技術論壇的日子,台積電從業界小角色慢慢成長到半導體龍頭,驚人的研發實力是主要原因,那麼,台積電研發團隊如何持續突破極限?帶領研發部門的蔣尚義是關鍵。日前蔣尚義接受專訪,在長達數萬字口述歷史中透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本集節目讓老周精選幾則蔣尚義的深入觀點,與大家分享。 1996年某個下午,台北時間早上八點,蔣尚義接到一通越洋電話,是台積電想邀請他回台灣工作。不必面試,這通電話直接開職缺。但蔣尚義拒絕了,因為當時台積電成立才十年,在業界地位還很小,萬一有個閃失,以蔣尚義的年齡很難找到下個工作。但對方提出的sign on bonus(簽約獎金)是發股票,而且沒有等待期,蔣尚義發現在惠普待到65歲退休,大概跟這筆獎金金額也差不多,等於沒有風險,蔣尚義就跳槽來台積電了。 加入台積電之後,蔣尚義很拼命工作,幾乎每天都在晚上9點才下班,但他注意到張忠謀每天都在傍晚6點回家;張忠謀要管轄生產,銷售,行銷,政府關係,媒體與客戶,每個部門都是他的責任,他怎麼能每天準時下班呢?後來蔣尚義發...
Aug 29, 2022•38 min•Season 4Ep. 18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hi我是老周, 本集節目是老周讀書會單元,本次介紹《奇異衰敗學》書籍, 我要分享大家3個讀完本書的心得: 1896年道瓊工業指數成立,奇異就列名其中,1907年更被選為成份股,一直持續一百多年,它是美國工業卓越工業能力的象徵;直到2018年,道瓊指數調整成份股的時候,奇異終於被剔除,傳奇結束。從威爾許交棒到如今,奇異股價已經蒸發82%,對仰賴股息和股價維持生活的員工、股東而言,這是一場慘敗、一次屠殺、和一番史無前例的羞辱。股王,慘敗了。壞運還沒走完,CEO卡普宣告,2023年起,奇異將分拆成三家公司,主業分別是醫療、能源和航空,這也是數十年來歷代CEO不斷出售業務後,被高層公認為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三大業務。 威爾許被稱為「20世紀最佳CEO」,在他20年任內,奇異市值從140億美元直衝上近5,000億,曾經是當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宛如今日蘋果,而威爾許聲望又遠遠勝過今日的庫克;威爾許全盛時期被謔稱「中子彈傑克」(但他本人很討厭這綽號),因為他大力調整管理層級、裁員並將產線外移,就像中子彈爆炸後只傷人命...
Aug 22, 2022•31 min•Season 4Ep. 17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今天,讓我們聊聊港幣。 你知道嗎?25年前的今天,亞洲金融風暴在香港正式終結,國際大鱷敗退,沒有擊垮剛剛回歸中國大陸的香港特區政府。本集節目你會聽到這3個重點: 從5月中旬開始,香港金管局多次出手買進港幣,截至8月11日,金管局已31度接錢,其中8月以來就有6次。香港金管局的行動是聯繫匯率制度下公開市場操作,非常正常。香港自 1983 年 10 月起改為聯繫匯率制度,當港幣匯率觸及7.75港幣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就買進美元、令港幣貶值回到區間內,反之亦然,以此將港幣保持在 7.75 至 7.85 港幣兌換 1 美元的區間內。大致說來,聯繫匯率制度近40年固然有不少副作用,但它的表現是相當穩健。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在泰銖單日狂貶17%下展開,整個夏天,世界看到港幣、新加坡幣動盪,泰銖、印尼盾、馬來西亞令吉和菲律賓披索也都深陷大鱷金融陷阱,10月開始,港股大跌,短期內恒生指數就幾乎跌去四分之一,加上新台幣突然貶值,剛剛改組的香港特區政府雖然大聲疾呼絕不因國際炒家介入而改變聯...
Aug 15, 2022•22 min•Season 4Ep. 16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你知道嗎?全聯併購台灣大潤發,賣方不只有台灣的潤泰集團,還有法國的歐尚集團,本集節目就要來介紹這個潤泰集團的老戰友。你將聽到以下3個重點: 歐尚集團背後經營者是超級神秘、專門從事零售業的法國百年豪門-穆里耶(Mulliez)家族,就連迪卡儂(DECATHLON)也是穆里耶家族旗下的品牌!穆里耶家族,聽來很像凡爾賽玫瑰(慘,又暴露年紀…)登場的人物,這家人到底多有錢呢?根據彭博2021年底調查,穆里耶家族總資產達到459億美元(約13,770億新台幣),排行世界富豪家族榜第15名!至於世界富豪家族奪冠的是Walmart的華頓家族,總資產達到2,382億美元,第二名是出產士力架巧克力的瑪氏集團(Mars),其所有者美國瑪氏家族傳承五代、總資產也達到1,419億美元。兩岸三地家族企業中,唯獨香港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家族入榜;新鴻基地產的創辦人郭得勝,當年與李兆基(四叔)、馮景禧人稱香港地產三劍客,共同創辦新鴻基地產,後來傳給三個兒子掌管。 穆里耶家族從第一代-路易創辦紡織工廠開始發跡,路易的孫子傑拉德對零...
Aug 08, 2022•30 min•Season 4Ep. 15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本集節目中,你將知道這幾個重點: 其實不用問號,新台幣會破30。本集節目上傳前一天就碰到了,抱歉我只是想做個效果。 美元今年來對大多數貨幣都較為強勢,這當中固然有資金為經濟、軍事動盪避險帶來的買盤,也有聯準會大舉升息帶來的利息買盤,美元不是只有對歐元強勢而已。 7月28日,聯準會再次升息3碼,政策基準利率已經來到2.25%至2.5%,而且持續縮小資產負債表;對比之下,7月21日歐洲央行也升息了2碼,但幅度不比美國大。這是因為歐洲央行顧及各國不同財政狀況,所作的一定程度妥協;十年前鬧出倒債風暴的歐豬五國: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負債問題仍未解決,如果歐洲央行大手筆升息,這些國家的國債殖利率恐狂升,也將會再次引發債務危機。 歐洲通膨暴漲,相當一部分來自能源價格暴漲,也就是源於俄烏戰爭衍生的能源困境。無論石油、天然氣,歐洲都無法自給自足,長年仰賴強鄰俄羅斯,導致俄烏發生戰爭後,歐洲政壇方寸大亂。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既然被視為「邪惡」能源,大可以不輸送往歐洲,但歐洲各國能源價格也有高低之分,接近大西...
Aug 01, 2022•22 min•Season 4Ep. 14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本集節目你將知道這幾個重點: 晶片法案(CHIPS Act)在美國參議院以程序投票大比率通過,即將進行表決,目前已知的草案內容是撥款522億美元補助在美國生產的半導體廠商,另外提供240億美元的投資抵減退稅。然而民主黨無法達到穩當通過法案的票數,勢必要爭取一定數量的共和黨議員跑票才行,而這種政府補助,恰恰是最違背共和黨對商業政策底限的一種表現。 這筆錢多嗎?其實也不多,比例尺給大家:台積電一家去年資本支出就花了300億美元。無論最終通過與否、法案版本為何,拜登政府此舉都突顯美國政府強力要建起半導體國安圍牆、抑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政策思維,這與川普政府可說是一脈相承。 幾乎同一時間(對,非常巧合...),有研究機構披露中芯國際(SMIC)出貨給挖礦機客戶的是7奈米晶片,依據台積電定義,7奈米以下算是先進製程,這個研究報告未經確認、但內容如果屬實,可就顛覆了外界咬定中芯國際無法量產先進製程的論點!在內行人眼裡,其實這個進展也不意外,台積電前研發大將林本堅就曾指出,中芯國際以現有技術應該還是能做到5奈米...
Jul 25, 2022•28 min•Season 4Ep. 13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本集節目中,老周要告訴大家三件事: 中國三大航空公司近日聯合採購空中巴士。沒有和波音簽約的原因之一,當然是中美之間詭異的政經氛圍。 先前737 MAX連續兩起墜機事件,讓航空公司仍有巨大疑慮,此前不久,東航才墜機一架波音737-800客機。 張國煒數年前成立星宇航空時就曾分析,空巴新機種比較適合台灣環境,因此盡管自己是波音迷,仍然決定採購空巴。 這個月初,東航、國航和南航共同買下292架A320 Neo客機,合約總價值高達372億美元。波音公司對此非常失望,聲明認為自家在超級採購案中出局,事涉政治力量。其實這話也沒錯,因為中美近50年來如膠似漆的外交關係,波音飛機總是雙方見證:從鄧小平本人以降,歷屆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到過西雅圖、拜訪過波音總部,也多次有過上百架飛機的鉅額採購案。如今中美雙方關係生變,中國藉著自身市場力量來一次「再平衡」,也是合理之舉。 政治力量無法證實,但對737 MAX安全性的憂慮是真實存在。2018年間發生的兩次737 MAX空難,因為事故情節類似,引發各大航空公司對安...
Jul 18, 2022•21 min•Season 4Ep. 12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APPLE在前不久結束的WWDC上,發表了一個特別的金融業務:BNPL (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這也是APPLE發表 Apple Card之後再次揮軍金融領域;它將成立子公司 Apple Pay Later 負責這盤生意,初步得知APPLE將以四期零利率、免繳滯納金模式來經營先買後付。 先買後付並不是全新的商業模式,它已經存在十多年,那麼為何連世界級科技巨頭也相中這一盤生意?讓我們邀請同樣經營先買後付的新創業者-Atome 台灣總經理洪偉洲來為大家說分明!洪偉州介紹了3大重點: 在支付領域,市場仍有一大塊空白。洪偉洲解釋,即便台灣已經被視為金融高度發展 (over banking)的經濟體,但仍有近三分之一人口沒有信用卡;這群人雖無法刷卡、但一樣有消費需求,只是剛好沒有足夠信用紀錄可稽,利用手機APP完成先買後付,這時候便成為替代信用卡的完美選擇。如果連台灣都有如此高比例的市場空白,那麼印尼、越南、泰國等東協經濟體的發展機會自然更大。Atome便是來自新加坡的新創業者。 對比...
Jul 11, 2022•28 min•Season 4Ep. 11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Sorry,我也對台積電下跌深深遺憾,但已經跌很多了,所以本集沒有要討論股價(蒙上~眼睛~就以為看補件~),好,就讓我們從一則新聞,試著了解台積電實際的營運變化吧!不管你手上有沒有台積電,都該了解一下! 日前財經新聞報導,台積電將對客戶縮短收款天數15天,原訂45天付款者改為30天付款,原訂30天者改為15天,相信這對某些客戶是一次大幅影響資金調度的改變。為什麼有這樣的收緊呢?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課程》主理人Evonne Tsai寫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公司選擇這樣改變,可能源自於幾個思考: 不是資金吃緊,台積電帳上現金還很多所以完全不需要這樣做;也不是要配息,預定發現金股利的錢只占資產一點點。 最可能還是資本支出極大,需要更多現金流支應建廠、擴產需求。 逼客戶更快交錢,是幫助他們冷靜一點、不要腦充血過度下單。 客戶其實早就預先繳款、排隊在等了,財報上面還有一個預收款的科目,大家可以驗證一下,了解一下台積電的實力。 如果判斷財經新聞,可以有扎實資訊多思考、多準備一下,相信你對商業世界運作邏輯會更有掌握...
Jul 04, 2022•22 min•Season 4Ep. 10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本集節目發表前一晚,富邦勇士隊剛剛拿下聯盟冠軍,恭喜他們!不過,本集節目要聊的是,12年拿下4座NBA總冠軍的金州勇士隊!主講來賓真的很特別,他是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 Sunny。 Sunny哥經營事業卓然有成、事蹟大名鼎鼎,自己開設專欄,最近還出了一本談事業、談職場、談人生的著作 「讓別人贏」 。為何會邀他來介紹勇士隊的崛起歷程?原來在我們認識的場合,我意外聽到他興致勃勃地大談勇士隊今年是如何披荊斬棘重返榮耀,而且還說了一句:「嘿嘿,我可是半個舊金山人啊!」就這樣,從來沒公開分享過自己對籃球狂熱與癡迷的知名企業家,來到本節目分享勇士隊冠軍背後的精彩故事。 經過Sunny哥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勇士隊老闆Joe Lacob是促成一切奇蹟的推手。他是矽谷知名創投凱鵬華盈(KPCB)的合夥人,從小在加州長大、求學,大學和MBA學位分別在UCLA和史丹佛大學就讀;2010年,Joe Lacob向財務狀況不佳的前手買下勇士隊,還公開對球迷宣誓拿下冠軍的夢想時,想不到被全場噓到不行。誰知道幾年,Joe Lacob...
Jun 27, 2022•35 min•Season 4Ep. 9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這個夏天,龍頭企業都在忙著分拆:摸頂摸在3,417美元的Amazon最近分拆、變成了20股;Google、特斯拉,也都正準備分拆。所以本集讓我們蹭個話題,來聊聊分拆與庫藏股吧!本集我想分享以下三個心得: 分拆就像是切蛋糕,道理和股票股利相近、但比計算股票股利更簡明易懂;不過你可能會好奇,配股在台灣早就已經退流行,為何美股大型公司仍熱衷分拆?其實我研究之後發現,分拆與庫藏股這套「組合拳」,可以說是美股牛市的主要功臣! 如果一檔績優股始終堅持不分拆(就像大立光),當交易量銳減,對突然需要賣股票的股東而言,無異於一種懲罰,因為很可能要稍微降價才賣得掉。分拆與股價長期多頭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但不是必然,例如,Apple、星巴克、Netflix、Amazon都曾經分拆多次。但別忘了,股價也是CEO績效的重要指標,這些巨型公司不只會「放」、讓市場籌碼暴增,讓交易量有效提高,同時他們也很會「收」,透過庫藏股把市場上的籌碼慢慢吃進來,只要業績不離譜,物以稀為貴,尋找標的的主動、被動型資金,真要買進時就必須提高價格才能...
Jun 20, 2022•17 min•Season 4Ep. 8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最近很熱的話題:信義誠品。它究竟能不能繼續在現址經營?誠品喊話了,統一堅持不鬆口,看似僵局,其實不必思考太多文化情懷,就讓數字說話吧!為大家介紹本集節目3個探討重點: 6月8日統一公告重大訊息,依照內容換算,統一國際大樓價值256.53億元。信義誠品現在每年付4.4億租金,對統一而言投報率1.715%;若如誠品喊價、租金增加到4.8億,租金投報率1.871%。地產專家徐佳馨認為,合理投報率應該比照壽險業投資不動產報酬率下限2.345%;依照這個數據,信義誠品合理租金應該是6.01億。 處分持分的環泥建設、坤慶國際不是上市公司,統一、統一超、太子建設是,有對股東交待的壓力,無可厚非;更何況1998年統一獨家投標,取得土地的成本高達每坪413.6萬,總價120.66億,整整當了十年國有地標售的地王。當時放款利率是7%多,現在2.5%。 誠品2020年關了8家店,宣告接下來要調整體質邁入成長期。我感想是公司這兩年配息情況不佳,信義誠品如果不續租,每年可以4億拿來做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庫藏股、給股東實質回...
Jun 13, 2022•20 min•Season 4Ep. 7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老周雖然主要持有全球股、債ETF,但手上也有少數個股,星巴克就是其中之一,別誤會我主動投資,這只是打算有朝一日能去西雅圖開股東會、參觀1號店做的準備(為說服妻子同行,我還想到她很喜歡的「暮光之城」拍攝地點也在附近…,我真天才!)。因為有持股,我意外發現星巴克最近一年來股價跌得兇猛,從高點最低跌幅近50%!整理手邊資料後,老周想分享我認知的三大回檔原因。 暫停庫藏股 工會怒潮 疫情/通膨 最讓我好奇的,是雲集歐美11顆最強商業大腦的星巴克董事會,為何在Kevin Johnson確認將退休後一年多,竟然找不到繼任者,最後只好讓快七十歲的創辦人繼續出來救火?星巴克董事會裡都是什麼人物:微軟CEO、樂高董事長、APPLE大中華區負責人、NIKE營運長、George Lucas的金融家太太、達美樂CEO、Salesforce 雲端事業CEO…就憑這些超級董總手中的人脈,怎麼可能開不出名單?星巴克此次慘跌與動盪,我老周認為這幾位端坐神壇多年的大哥大姐要負相當責任。 創辦人回鍋,舒茲當然不是第一個,1996年...
Jun 06, 2022•29 min•Season 4Ep. 6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早安,最近有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它叫做 「好股票,壞股票 」。書名讓我有些感想,每個人各自有看好的心水股,彼此都認為我的自選股才是舉世無雙,實數正常。但,究竟好股票和壞股票有沒有客觀衡量的標準?恰好專精服務業知識策展的《大店長晨會》子彥哥給了我點子,於是兩個節目便聯名企劃製作了本集。 疫情之下,餐飲股無疑是受創最深的行業之一,從財報表現可以立刻洞悉這點,所以我們從台灣最知名的餐飲品牌王品為例,思考假如我們是經營者、是經理人或是維權股東(activist investor),我們該怎麼看待一家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經營戰略?對話焦點包括: 我看到的王品集團2021年業績 對比王品集團的兩岸部門營收、獲利規模,思考多品牌經營的必要性,與選店、展店策略。 從王品集團與八方雲集、瓦城的業外損失逐年變化,思考當極端挑戰降臨,我們應該積極試錯,或是轉向以獲利與生存優先? 老朋友相見讓老周聊了許多個人經歷和感想,當然,我也想知道聽過本集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歡迎留言或來信,讓我們有更多交流吧!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
May 30, 2022•36 min•Season 4Ep. 5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如果有一檔股票,半年內股價從700跌到163,你多半會直覺聯想:「這公司是要掛了嗎!」但本集故事主角,其實是NETFLIX,這時候,情況又有些許微妙改變。 你可能會想,不對呀,它拍出這麼多熱門劇,業績應該很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你猜得一點沒錯,NETFLIX業績好是好,但是當串流平台從一家變成十家的時候,多麼好恐怕都無法滿足投資人的胃口,不是NETFLIX變了,是市場變了,競爭多了。NETFLIX上市20年,即使經歷大跌,掛牌以來仍然創造超過一百倍回報,依舊是精采絕倫的一筆投資。 然而,每家平台爭相樹立付費牆,都希望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要當最後活下來的那位,這時候,光是作品出色還不夠。為了榨取更多現金流,NETFLIX採用兩件事,但老周個人認為,平台彼此競爭,反而也成為盜版繼續野蠻生長的土壤。 精彩回顧: 一個月花不到80就能看Netflix,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是選楓林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bit.ly/3PC2hQ1 商業合作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May 23, 2022•23 min•Season 4Ep. 4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去年底,大概很少人準確猜到台股、台幣會在短時間內陷入股匯雙跌。誰知道,幾個月內台股從18,619跌近20%,台幣也從27.8跌到29.8。 無論如何,難題已然降臨,在戰爭、中美角力、中國物流卡關等變數疊加之下,今年行情肯定不能躺著做。一連串變化來得很快,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這陣子全球金融經歷的變化吧!除了股匯雙跌,讓我們也來聊聊這幾個重點。你猜,物價下半年會不會再漲一次呢? 聯準會升息文本與利率決策回顧 人民幣弱勢直接牽動港幣、新台幣下挫 主計總處警告「輸入性通膨」 韓國、日本、澳洲、巴西央行接連收緊貨幣政策 為什麼股市大跌後,你反而應該樂觀看待? 小額贊助老周,讓我們一起聆聽更多訪談,並分享財經新聞的有趣知識: https://bit.ly/3lcVG0z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ay 16, 2022•28 min•Season 4Ep. 3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幾個月來散戶盼著股市大跌,眼下真跌了,人人反敬而遠之,怎會這樣呢? 只是一點感想。畢竟,今晚美股又gg。 新台幣匯率最近直探29.75,30元大關近在眼前,這與人民幣弱勢大有關係;人民幣對美元弱勢,又源自於中國大陸今年的疫情變化。所以追根究底,還是要了解中國今年來的劇變。一個徵象是,交銀國際前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突然全面被封鎖,他本人也被證實已經離職。洪灝任職交銀國際十年,以我和洪灝有限程度的互動,我認為他是一位分析細膩、用語平穩但是到位的研究員,或許是這種冷峻性格因言賈禍。例如,他最後幾篇報告的標題分別是:「三月之亂,夕惕若厲」,「又一次技術修復:誰還在賣?」,「警惕資本外逃」及「中概股真正擔心的是什麼?」。他的推特更猛,3月31日、上海開始封城時,洪灝在推特寫:"Shanghai: zero movement, zero GDP." 洪灝到底點出什麼事實?數字會說話,就是製造業急速收縮。最新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掉到47.4%,構成PMI的五個子項目全都在5...
May 09, 2022•23 min•Season 4Ep. 2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台灣年度Podcaster來了!本集老周專訪童話阿姨楊璟昀,她的節目開播不到兩年,便躍升至Apple Podcast總榜前十名,她是怎麼做到的? 2021年,台灣因疫情陷入三級警戒,無數父母在家上班、和孩子被迫朝夕相處;璟昀也一樣,當孩子總是纏著她、要求再說一次一模一樣的故事,璟昀心想,何不把故事錄成Podcast、在育兒過程中爭取十分鐘的休息?說故事節目「從前從前」就這樣誕生了。 對談中,璟昀提到兩點,讓老周頗感興趣:其一,是她認為不須添購很多繪本,父母或照護者自己應該先喜歡這個故事,才能讓彼此共讀時都有共鳴,抱持著趕快唸完收工的心態,孩子一定感受得到。其二,是也許等到孩子再長大一些、識字更多以後,這個節目就要功成身退了!換言之,這個當紅節目可是「期間限定」啊! 謝謝璟昀應邀前來,當老周從聽眾變成對談者,我和童話阿姨交流了許多想法,從製作節目、育兒心情到媒體業甘苦,這次對談實在難得。究竟童話阿姨認為製作Podcast時,應該抱持怎樣的心態呢?趕快來收聽本集節目吧! 小額贊助老周的MONEY TALK...
May 03, 2022•38 min•Season 4Ep. 1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金馬影帝陳松勇仙逝,身後還有新聞。眾所周知,陳松勇曾公開聲言要將遺產給予照顧自己多年、視為女兒的外籍看護,誰知久無往來的親弟弟,在他身後忽然跳出來反對,表示要爭取遺產。幾經協調,外籍看護最後分得400萬元離台。這個消息,讓老周感觸良多。 老周也曾經以為,資產傳承和退休等相關規劃,是已婚人士生兒育女後的專利。畢竟,單身族群無牽無掛,實在不用煩惱那麼多,只要照顧好自己的毛小孩,並且定時栽培兩種花:有錢花、盡量花即可,不是嗎? 後來仔細想想,其實不太對,現在台灣離婚率這麼高,更多人打定主意不婚不生,如果不懂投資理財、也全無資產規劃,有可能老後無依無靠無錢退休,只能工作到倒下的那一刻;又或者,只因為沒有及時規劃傳承,大筆遺產依法分配給繼承人,很可能違反自己的意願。相信這兩個結局,都不是你想要的吧?該怎麼辦?究竟哪些事情該提早準備? 安永(EY)稅務部會計師林志翔是家族資產規劃的專家,他提醒,全台灣25至49歲的單身者多達375萬人,這些人一定要先著手安排三大工具:1.遺囑,2.安養信託和3.保險,才能無憂無慮...
Apr 25, 2022•28 min•Season 3Ep. 36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身在台灣,我們都明白,從地址可以輕易看出人的財富多寡、家底有多厚。我讀了《門牌下的真相》,這才知道,就連地址門牌也能用錢買到,比如在紐約,只要花11,000美元就可以參與「浮華地址」(vanity address)計畫,跟市府申請改地址;雖然,你可能因此害自己在心臟病發時來不及被消防隊找到,而死在花幾百萬美元買的房子裡。 而路名固然透露歷史,其實種族、階級,也都藏在這些數字與名詞裡。比如在美國南方,竟然還有些路名是「紀念」當年南軍將領,或蓄奴致富的地方頭人;地址有個「湖」字的房子,在美國平均房價高16%,至於在澳洲,街道名稱聽來很蠢或不雅的的地址,房價毫不意外的低於平均值14%。 台灣各地方命名地址的邏輯,多半是教忠教孝,有濃厚的儒家色彩;另一共通點是「中正」、「中山」四處皆有,究竟全世界各地如何看待地址?沒有地址的無依流民們,又該怎麼給自己一個定位、好讓自己能被郵局認證還活在這世上?本書的敘述細膩、分析冷靜,讓人深入而絲毫不感到無聊,期待推薦給每位聽眾。趕快來聽吧! 小額贊助老周,讓我們一起聆聽更多...
Apr 11, 2022•26 min•Season 3Ep. 35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聽眾馬路紅問說:「我回聽了算利教官的內容,但我好像沒聽到哪些產業喜歡發股票。請問是金融類股嗎?」不是,是代號99、89開頭的天然氣公司。 想藉此進一步說明,發股票股利確實是一種信心表現,但終究需要被驗證、被檢視,不可能每年一直發股票下去;我認為最多三年到五年時間,如果到時候獲利跟不上、股本又大幅增加,股價一定會沉下去。所以我的完整想法應該是,配股票固然是有信心的表現,但只是公司從現在看未來有信心,能不能化為真實數字,要賭你對他了解的程度。 這兩天我們聽到「新台灣模式」,政府開始提出要冒一點風險逐步對外解封,這也反映觀光飯店(尤其是台北市的五星級飯店)遇到的巨大困境,許多業者撐不下去乾脆改成危老都更,陸續看到西華、高雄國賓、桃企飯店歇業,但,總不能所有五星級飯店全部去危老都更吧?客觀看待,觀光飯店業的進入門檻,並不算很高。 再看晶圓代工業。這個行業進入門檻就高得多了,資本支出大,本身固然是門檻,但總是可能有人夠霸氣、錢夠多,他要來跟你比砸錢。比如三星、英特爾,除此之外呢?其實還有技術門檻,台積電之所以是...
Apr 04, 2022•24 min•Season 3Ep. 34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港股前陣子實在有夠慘淡,連續兩天跌到趴下,如果老周繼續白目下去、講什麼投資價值,大家肯定翻白眼了!不然這樣,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長期投資的光榮歷史,試著讓大家重拾信心吧! 嗯!為了讓各位聽眾朋友在跌勢中得到一些慰藉(?),這集就來談談騰訊背後的傳奇大股東,是如何靠這檔股票海撈7,800倍吧!(你沒看錯我沒打錯,報酬率高達7,800倍,不是7,800%。) 由在地白人精英成立的南非國家報業集團(NASPERS),本來是一家老牌紙媒,90年代中期,它股票上市,陸續接觸到海外的投資機會;大約在2001年前後,有華爾街投行向該公司介紹一位叫做馬化騰的廣東年輕人,他的新創現金快要燒完,急著籌資。NASPERS的基金經理想起在大陸拜訪時,對方名片上經常印著QQ號碼,因此對這家經營QQ的公司很感興趣。 禍不單行,當時投資馬化騰「騰訊」的兩大股東:IDG、李澤楷都想退場,雙方各擁2成股權。幾番商議,NASPERS透過子公司購入IDG手上的12.8%,以及李澤楷全數20%騰訊股權,代價僅有3,200萬美元,而且NASPER...
Mar 28, 2022•20 min•Season 3Ep. 33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老周我不存股,但台灣人很愛存股,所以股利政策是老周非常喜歡探討的經營策略一環,它透露台灣人獨有的投資哲學。 過去幾天以來,長榮、陽明、萬海三巨頭陸續公告股利政策,很巧合,三大航商剛好都採取不同的股利政策:有的配股+配息,有的純配息,當然,最轟動者莫過於長榮海運的現金減資+配息。你比較欣賞那一種模式?為什麼? 今年無疑是股市大多數公司的豐收好年,但你究竟該不該參與除息?又該怎麼看待現金減資?為什麼老周反而認為配股票比配息更值得期待?我在本集分享了一些觀點,不管你投資哪家公司,一起來聊聊吧!記得來留言給我,留言功能修好了! 小額贊助老周,讓我們一起聆聽更多訪談、分享更多商業知識! https://open.firstory.me/join/moneytalk 商業合作、參加抽獎: [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ar 21, 2022•22 min•Season 3Ep. 32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過完年,台股有一家力山工業被供應商指控積欠大筆貨款,對方上街集會遊行,導致力山陷入爭議。 追本溯源,事件源頭其實是一度在股市相當活躍的前獨角獸-健身器材商Peloton。這家公司以29美元掛牌,一度跌穿20美元,誰知隨後歐美疫情大爆發,形勢所逼,大批消費者不能再進行戶外活動、進入健身房,轉移的需求令Peloton快速竄起,股價於是以45度角噴出,最高漲到162.72美元。 然而,產品導致幼兒死亡的醜聞爆發,CEO悍然拒絕主管機關召回建議,加上歐美逐漸解封,公司真正的對手-戶外活動與健身房重新回到賽場,Peloton股價終於感受到地心引力,最新報價回到20美元上下。亦即,自上市持有至今,基本仍是虧損。 這一堂慘痛的課,可以給我們學到什麼? 小額贊助老周,讓我們一起聆聽更多訪談、分享更多商業知識! https://open.firstory.me/join/moneytalk 商業合作、參加抽獎: [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
Mar 14, 2022•19 min•Season 3Ep. 31
一起學財經,聽故事,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bit.ly/43HHCAn 今天聊香港。 第五波疫情在香港以顯著的指數曲線發展:單日確診人數在很短時間內從幾十到上百,然後是數千、1萬、3萬、5萬;截至本月6日,這一波疫情共造成35萬人確診,迄今最高峰,是連續3天單日超過5萬人確診,雖然人數略有下降,但專家認為尚難言見頂。各公立醫院工作量爆棚,醫護人員哭著值班,大批確診與疑似確診者只能露宿醫院門口等待診治。特區政府面對棘手難題,處理手法進退失據,局勢風雨飄搖,香港彷彿再次化身失落之城。 疫情,就是政治。特首選舉已宣布延後至5/8舉行,分管防疫工作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連日來多次針對香港防疫措施發出指示,突顯對港府作為不盡滿意;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被媒體引述,在視訊會議中指示「特區政府的負責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直指:「我並不覺得(夏寶龍的談話)屬溫馨提醒,今次可能是相當嚴厲的警告或督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也說,對中國大陸對特區政府的需要是「照單全收、有求必應」,但「他也...
Mar 07, 2022•22 min•Season 3Ep.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