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0 親近良師益友,能滅諸煩惱(下) - podcast episode cover

B090 親近良師益友,能滅諸煩惱(下)

Oct 21, 202227 minSeason 5Ep. 6
--:--
--:--
Download Metacast podcast app
Listen to this episode in Metacast mobile app
Don't just listen to podcasts. Learn from them with transcripts, summaries, and chapters for every episode. Skim, search, and bookmark insights. Learn more

Episode description

這一則故事提醒我們:如果遭受他人打罵、侮辱,要學習忍辱仙人修安忍,不要起瞋恨心,反而要起慈悲、憐愍心,甚至像忍辱仙人那樣,發願將來成佛之後先度化對方。一切眾生有生就必有死,又何必要你出手傷害?如果起瞋恨心想要報復,就好像燃燒自己的指頭想要去燒傷他人,能不能傷害他人還不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還沒傷害他人之前,自己已經先燒傷了;不但現在造成很大的痛苦,來生還會遭受更大的苦報。
修行主要是在「護心」,而不是在「護身」。我們的身體充滿不淨,只是個裝滿煩惱的容器而已,即使我們再怎麼保護我們的身體,還是免不了會衰老、生病、死亡的。我們的色身就像是一面鼓,只要有鼓,就有人想要去打鼓;同樣地,只要有色身,就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打罵、毀謗及生老病死等苦。因此,一切苦的根源,其實是我們的五蘊身。如果想要避免生老病死及他人打罵、毀謗等痛苦,其實應該要滅除瞋恨心等煩惱,不要再來生死輪迴,這才是究竟解脫之道!
世間最大的怨敵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瞋心等煩惱。
世間的怨敵,讓我們受到毀謗、侮辱,遭受種種委曲,或是遭受毆打、殺害,頂多只是傷害我們臭穢的色身,不會傷害我們的法身(這臭穢的色身本來早晚就該捨棄的);但如果起了煩惱的怨敵,想要報復,則會傷害自己清淨良善的法身。
而且,世間的怨敵,頂多只是傷害我們這一生一世而已;但如果我們起了煩惱的怨敵,則會殘害我們無量世,使自己生生世世都在輪迴苦海之中。
故事中還提到善知識的重要,如《增壹阿含經》等提到「善知識是滿梵行之人」。這並不是說「滿梵行的人才可以作為我們的善知識」,而是說「親近了善知識,能引導眾生走向正確的道路,讓信心、多聞、正念、布施、智慧等都能夠增長;就此意義而言,善知識者即是滿梵行之人。」釋尊本身也是因為善知識的引導,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之後並度化眾生,令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因此釋尊本身也是善知識。如果釋尊往昔沒有親近善知識的話,也終必無法得到燃燈佛的授記。希望大家都能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依法而行。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
B090 親近良師益友,能滅諸煩惱(下) | 厚觀法師說故事 podcast - Listen or read transcript o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