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腔西调 - podcast cover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www.ximalaya.com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Download Metacast podcast app
Podcasts are better in Metacast mobile app
Don't just listen to podcasts. Learn from them with transcripts, summaries, and chapters for every episode. Skim, search, and bookmark insights. Learn more

Episodes

Vol.113|周星驰电影的特色,恰恰在于它的保守

2022年6月22日,“星爷”周星驰迎来了他的60岁生日。在和老师们的聊天中,我们惊喜得知翟志勇老师的师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的周林刚老师是一位十足的“星迷”,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期节目。 周林刚老师曾做客东腔西调,从政治秩序的角度探讨了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可能影响(第33期)。在今天这个相对有趣的话题上,他坦言看周星驰的电影就是一种纯粹的放松,同时周星驰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虽然欢乐就是欢乐,它可以没有任何理由,但为什么他的电影那么好笑,也许是因为其中确实有一些值得发掘的内容。 从《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审死官》,到《大话西游》《功夫》《美人鱼》,在今天的播客中,嘉宾周林刚老师不仅和我们分享了他所见的周星驰电影对天真幻想的满足和对遗憾的特殊处理,也聊到了周星驰的保守与自嘲气质,以及电影所体现的香港与内地时代变迁印记。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周林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50 你欠星爷几张电影票? 07:20 无厘头而不做作,可能是周星驰的天才之处 13:10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香港市民社会的反映 16:46 八零后观影记忆:淘...

Aug 05, 202254 minEp. 151

Vol.112|列国志:法国大革命的神话,衰落了吗?

在上一期的列国志,我们聊完了英国的早期国家建设,在欧洲篇的第三站,我们来聊聊它的老对手,法国。 现代早期的法国,经常给人留下一种极其矛盾的形象。它是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陆军长期以来都是整个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内部却又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在路易十四去世的时候,国家已经濒临破产,半个世纪后就爆发了天翻地覆的大革命。而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从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法国对于现代世界生成的影响功不可没。 为什么提起法国,人们首先会想到浪漫?巴黎铁塔、凯旋门、小偷,到底哪一个才是法国?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其他欧洲国家更早发生?法国大革命给现代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今天这一期列国志栏目中,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将和我们聊一聊他在博士期间,带给他最多思考与启发的法国。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00 人们一说到浪漫,首先想到巴黎 06:22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面子和里子 09:45 集权不是大革命的创造,而是旧制度的体制 15:00 国王推翻了封建社会,大革命推翻了国王 16:35 宫廷文化:路易十四和他的凡尔赛宫 19:11 ...

Jul 29, 202254 minEp. 152

【正片】21孟庆延x严谨投研:从潮玩到网红种草,Z世代是引领消费革命还是被割的韭菜?

嘉宾介绍 课代表划重点 【知识分享】 1. 花几百买一杯咖啡,花几千买一堆盲盒摆件,花6个小时排队买一杯奶茶,这一届年轻人难道“人傻钱多”?我第一个不同意! 2. 售价高达几百的玲娜贝儿周边,过气女明星“星黛露”,价格媲美奢侈品的“暴力熊”,究竟谁在为高价IP商品买单?这些高价IP衍生品怎么出现的? 3. 价值千亿的盲盒市场是泡沫还是商机?针对Z世代消费到底有哪些真·商机值得投资和关注? 4. 网红和带货KOL究竟对Z世代的消费行为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一届年轻人是容易被洗脑和带节奏的吗? 【观点讨论】 在你看来,潮玩盲盒、网红打卡,这些究竟是新的消费革命还是又被资本割韭菜?

Jul 26, 202251 minEp. 153

Vol.111|青铜vs竹简,司马迁与秦始皇的“历史争夺战”

讲起《史记》,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鸿门宴》《将相和》,还是《孔子世家》《陈涉世家》,都是我们在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名篇。从地位来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从内容来看,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最终“成一家之言”。 而在《青铜与竹简的世界》一书中,美国学者侯格睿独创了“青铜世界”与“竹简世界”,分别比拟秦始皇的帝国与司马迁的史籍,呈现了一副司马迁与秦始皇争夺世界的画面。比拟的结果,是“竹简世界”取代了“青铜世界”,《史记》将伴随时间的流逝与历史推演无限延伸,真正传之万世。 那么更深一层的追问是,历史家笔下的历史著作,是原本的历史,还是历史家“塑造”的历史?历史和史书分别意味着什么?《史记》该怎么读?它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丁波、张大可老师将带我们一起进入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张大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嘉宾:丁波(译者,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史记研究会会长) 【收听指南】 01:20 《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 ...

Jul 22, 20221 hr 13 minEp. 154

特辑|现代性漫谈:现代的撕裂,宛如一辆马车开到了CBD

现代人,是我们共同的名字。可准确来说,我们不是“自主步入”现代社会,而是“被抛入”如今的现代世界。说起“现代”这个词,不追究的时候我们好像挺明白的,深究起来又好像很难解释清楚,工业生产能代表现代吗?现代化是世俗化吗?摩登、西化、现代化、现代性,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了复杂的样貌。 当我们谈论现代时,我们在指涉什么?个体主义的转变如何发生?现代化就意味着进步吗?本期为《现代的精神:现代人的基本气质》节目番外,节目主讲人张新刚和媒体人孟常、时评人陈迪从当下的生命经验展开,试图耐心地论述那些构成现代世界的观念、要素和事务,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本期对谈】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孟常:媒体人,《不合时宜》主播 陈迪:时评人 【收听指南】 05:50 生活在现代社会,就是现代人了吗? 12:50 未完成的现代化:当一辆马车出现在CBD 19:10 复杂多面的现代性,不只器物、制度与观念 24:05 个体主义:现代的精神基石 36:50 批评内生于现代性的本质 44:50 有许多概念被挪用或误置,但背后的情绪是真实的 55:40 社交媒体汇聚起不同观念时空的人们,幸运or不幸...

Jul 16, 20222 hr 9 minEp. 155

Vol.110|山河纪:近代中国与湖湘风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去年9月,「东腔西调」有一期题为《一部湖南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的播客(第41期),施展老师和孟庆延老师在其中以晚清湖湘知识分子群体的行动为脉络,把湖南当做理解近代史的一把重要钥匙,聊了聊现代中国何以起源。 到了《山河纪》系列的第五期,经过江南与浙东,沿着长江,我们的视角再次回到汉水与湘江。知道了湖湘群体以及他们做了什么,不妨再了解一下湖湘之地为何以及如何孕育出了这样的一群革命者。 为什么不靠边不靠海的湖湘依然可以开风气之先?它的地理地貌塑造了怎样的民风民俗?旧观念与新思潮的碰撞带来了怎样的结果?我们可以如何识别历史的明线与暗线?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与孟庆延老师将继续聊一聊湖湘之地与近代中国。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50 在湖南湖北的第一感受:热,辣,火 06:10 同构的城市群:武汉三镇vs长株潭一体化 08:10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12:2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民风彪悍到地方武装 16:30 越是商业要道,往往越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0 “好男不当兵”与儒家思想背后的人伦纲常 ...

Jul 08, 202235 minEp. 156

Vol.109|列国志:英国,“日不落”的升起与落幕

在列国志欧洲篇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第二站,则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说起世界历史,英国一定是最无法绕开的核心国家。整个15-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拓展自己的海上版图,而最终只有英国真正成功建立了商贸帝国。 从1815年打败拿破仑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曾混乱不断的欧洲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霸权体系,这段时期的国际秩序常常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在远洋贸易不断兴盛的过程中,海洋秩序也在生成,全球化也随之开始兴起。 为什么英国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帝国?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率先在英国发生?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今天这一期列国志栏目中,主播何必和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将展开聊一聊这个蕞尔小岛的百年浮沉。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13 研究法国,反倒帮我理解了英国 11:06 自下而上、被发现的普通法vs 自上而下、被发明的成文法 13:46 矛盾案例:伦敦的张三李四,约克的Tom &am...

Jul 01, 20221 hr 11 minEp. 157

Vol.108|精神危机:现代生活的意义,究竟去哪儿了?

自从北大保安提出哲学终极三问以来,人们对自己的灵魂拷问已经有了更接地气的版本,那就是:人为什么要工作?我到底为什么活着?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不同文明生活的意义还能挂靠在宗教许诺、祖先崇拜或政治信仰上,那么一进入现代,问题就出现了,人们发现自己的心灵似乎无家可归。在《以学术为业》中,韦伯曾经宣称,随着整个世界的祛魅,任何大先知与小先知的话都不再算数,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样的人生意义问题,选择的责任全都落到个人。换言之,我们有了多元选择的自由,但也被要求独自承担不知如何选择的后果。 当我们所关心的一切都是内卷和躺平的时候,谈论未来还有意义吗?对于996的社畜或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工具人来说,工作意味着什么?生活应该有意义吗,生活的意义都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始终忍不住追问人生的意义?“个体在现代秩序中的命运”这样一个韦伯式的主题,如今看来更像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之问。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社会学学者孟庆延就将和我们聊一聊这个看似抽象,实际却又有迹可循的“元问题”。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

Jun 24, 202220 minEp. 158

【正片】15五道口奥萨玛x方钦:网红+带货就是一夜暴富的密码吗?

节目介绍 课代表划重点 【知识分享】 1. 网红和明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越来越的网红也都开始演戏、拍综艺了? 2.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网红这门生意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素人一夜成名是科学的吗? 3. 直播带货为何会在近几年引爆电商市场?为什么在直播间,更容易剁手? 4. 明星下场直播带货和明星代言产品,哪个效果更好?背后有什么区别? 5. 在未来直播带货行业还能吆喝得动吗? 【观点讨论】 在直播间剁手消费就是非理性的冲动行为吗?——是 vs. 不是

Jun 21, 202245 minEp. 159

Vol.107|列国志:俄罗斯,东顾西盼的踌躇

在列国志亚洲篇结束的时候,我们发起了一个投票,问大家列国志的下一站想听欧洲还是非洲。关于欧洲篇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 自二月底至今,俄乌冲突已经超过百天。在其爆发之前,我们找杨成老师聊过冷战留下的难题——欧洲安全新架构,后来我们也找施展老师聊过这场战争的表象与本质——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新战争。也许学习历史也终究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历史或许总会以变奏的方式再一次演奏出来。 从帝国到联盟再到国家,现在的俄罗斯属于世界大国还是中等国家?宗教(东正教)与政治(十月革命)对于俄国、俄罗斯民族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剧变后的俄罗斯还有望实现欧亚主义吗?在今天这一期列国志栏目中,主播何必和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将和我们一起,再度回首这个重要而特殊国家的历史沉浮。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30 施展老师俄罗斯之旅:莫斯科与彼得堡 07:54 第一罗马、第二罗马、第三罗马的城市景观 09:00 瓦西里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与圣伊萨大教堂 14:15 “东正教”其实是选择的结果 20:25 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与彼得一世的西...

Jun 17, 20221 hr 17 minEp. 160

【正片】13翟志勇x孙萍:平台经济时代上网冲浪还有隐私吗?

节目介绍 课代表划重点 【知识分享】 1. 马斯克收购推特事件,为什么引起了比较大的舆论风波和讨论?其中值得关注的点有哪些? 2. 疫情期间行程码、健康码数据和平台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我们被收集的行程数据,会有被滥用的风险吗? 3. 各种“猜你喜欢”的算法推荐和学习机制,是否存在对我们隐私权的过度侵犯?大数据杀熟是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法律上有什么规范? 4. 如何解读从2021年起国家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机制”?反垄断实际要规范的是什么?知网被“反垄断”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5. 当互联网的红利期过去,未来从市场和政策方面看,互联网行业的下个机会和风口在哪? 【观点讨论】 你如何看待“上网冲浪就是在用隐私交换便利”这个观点?你认为隐私是可以作为交换的筹码吗?

Jun 14, 202247 minEp. 161

Vol.106|山河纪:师爷、商会、思想家,浙东意味着什么?

在上一期的山河纪里,我们聊到了“江南”。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锦绣、鱼米富华,既是各种新思潮的汇聚地与传播场,同时又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在诸如此类的叙事中,有一块区域往往以“江南”的边缘地带而被忽视,那就是浙东。 但事实上往前追溯,从浙东学派到清末新政的立宪党人,从绍兴师爷、温州商会到义乌小商品城,浙东又并不低调。甚至可以说,浙东地区是整个中国迈入“现代”门槛的关键之地。 为何这里的南方不再是那个有着吴侬软语和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在经济崛起的背后,浙东这块土地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理历史线索?在本期播客中,何必与孟庆延老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以宁绍平原(宁波-绍兴)和温丽台山区(温州-丽水-台州)为中心的浙东地区。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30 “江南”之外的浙东 04:20 “绍兴师爷”是个什么概念 06:30 温丽台:地契、天台宗、地契与帮匪 10:30 朴学,浙东的经世致用之学 13:08 湖湘人与浙东人,清末新政的活跃分子 14:50 重义不谈利,可能是对儒...

Jun 10, 202231 minEp. 162

番外|访谈张新刚:为什么现代人都想回去种田?

各位听友可能知道,去年年底,我们大观学术共同体的老师共同在看理想上线了一个大节目,叫作《现代世界500年》,由李筠老师和施展老师担任总设计师,总共有5季。最近呢,刚刚上线了第二季,主题是“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 这一季是由大观团队的张新刚老师主讲,新刚老师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也是非常年轻但功基深厚的一位老师。新刚老师会在这一季的节目中,讲现代的精神,讲现代人的基本气质。围绕着这个题目,看理想的Jiarui也对新刚老师进行了一期采访。 要讲清楚人的精神状况,一方面得有理论性的呈现,另一方面也要有艺术性的呈现,就是说既要在理性上把根基确立下来,也要在感性上直指人心。要满足这些要求,新刚老师可以说是不二人选,他在古典学上研究很深厚,最近也出版了专业著作,同时呢,他在艺术方面也有非常多心得和研究。所以新刚老师会借助这两方面背景,把现代人的精神气质,举重若轻地呈现出来。 新刚老师作为一名80后,也正好是经历了中国和世界最“现代化”的时候。为什么现代人从田园、从乡土走出来,告别了农业社会,却又总是对田园牧歌式生活充满向往?我们现代人为什么会去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又对公共讨论抱着什么样...

Jun 09, 202237 minEp. 163

【正片】12刘擎x韩松:大厂幻灭后,年轻一代如何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节目介绍 课代表划重点 【知识分享】 1. 大厂幻灭之后,千军万马挤进考公考编赛道:为什么我们看似选择众多,却依然觉得压抑?这一届年轻人的选择究竟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究竟是什么限制了年轻人的自由? 2. “躺平”和“摆烂”究竟传递了什么样的群体情绪?劳动的神话在今天真的破灭了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回应这些声音? 3. “海归废物”、“小镇做题家”、“985应届生被裁员”:在今天学历失去意义了吗?如何看待学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落差? 4. 隔离与限制下,年轻一代如何应对和解决当下生活的孤独与物料?如何重塑意义体系? 5. 元宇宙会是我们的乌托邦和避难所吗?

Jun 08, 202254 minEp. 164

Vol.105|《一个人的世界史》,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如何评价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从一战开始到冷战结束,20世纪虽然多灾多难,但似乎是短暂的。政治经济学家阿瑞基说,世界陷入经济危机,但资本主义从未停止扩张,在此意义上,20世纪又是漫长的。 到了21世纪,我们常常会说,自己正身处一个信息的世纪。网络连接着这个世界上所有角落,不论现实贫穷富有、扮演着什么角色、是否走出过国门,网络都给了我们最无差别与世界接轨的效率。只不过,很多人都会时而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时而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懂。 在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这世界瞬息万变,在巨变的洪流里,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世界、找寻自我?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一个人的世界史》作者余世存老师,和我们聊一聊他眼中的20世纪以及那些可思可感的历史细节。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余世存(作家、诗人、学者) 【收听指南】 02:50 二十世纪为什么重要? 06:10 从巨人的时代到0和1的时代 09:30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14:30 《世说新语》与段子体写作 21:10 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还是要以人为中心 26:50 纲目:饮食、男女、人生、临终…… 33:4...

Jun 02, 202251 minEp. 165

【正片】08吴晓波x施展:关于疫情,两年前的预测成真了吗?

节目介绍 课代表划重点 施展老师在节目中提到的著作《破茧》有声版,已经于喜马拉雅独家上线,戳此直达 施展带你读《破茧》 | 看清社会 商业 国际秩序的真相 订阅即可解锁更多洞见! 更多吴晓波老师关于职场、商业、思维等方面的见解,戳此直达 每天听见吴晓波·第六季 ;423活动期间,还能享受5折优惠,只要90元就能收听一整年音频。 【知识分享】 1. 疫情之后,哪些行业会迎来新的机会和风口?疫情会成就哪些商业机会? 2. 后疫情时代,大国格局将如何洗牌?我们究竟朝向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 3. 疫情之下面对真真假假的消息和舆论,我们如何甄别?如何自处? 4. 面对当前种种不确定性,我们普通人应该应对?又该如何应对未来一切突发的黑天鹅事件? 5. 年轻人要如何面对被疫情“耽误”的青春、学业?又如何面对新的就业市场和机会?...

May 31, 202251 minEp. 166

Vol.104|列国志番外|荆棘之路:中东文明的现代转型

中东,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 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为什么说全球化和现代化是IS等恐怖组织兴起的原因之一?伊朗和土耳其为何成了主导中东地缘政治的两极?“后IS时代”的中东将走向何方? 在列国志亚洲篇中,我们曾花大篇幅聊过西亚地区的“中东三国演义”(沙特、伊朗、土耳其)。本期播客则是一期番外,主播何必和北京大学的昝涛老师、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将从现代化、全球史、地缘政治和能源政治等多重角度,继续聊一聊中东文明的转型之路。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 嘉宾: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50 新书中隐退的沙特阿拉伯 06:41 稳定的沙特:经济、政治、外交 09:08 政教关系,正当性的内外张力 14:23 独特的伊朗:什叶派超级大国,政统于教 16:00 伊...

May 27, 202243 minEp. 167

Vol.103|孟庆延×徐英瑾:疫情时代如何更好生活?珍视友爱共同体

5月24日,上海本轮封控的第58天,北京本轮疫情的第32天,抢菜囤货已不再新鲜,线上沟通也慢慢成了常态。如果说在疫情初期我们尚能调侃几句“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那么到了真正身处疫区的时候,大家几乎是瞬间就理解了“抗疫词典”中那些源源不断的新名词。 从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的紧张,到不断地查验个人核酸“保质期”,再到现在,只要做核酸不用排队似乎就是一种幸福。这是后疫情时代吗?当下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循环的围困会是现代人的宿命吗?沉浸在紧张焦虑且迷茫无力的氛围中,我们的日常生活又该如何继续? 本期播客,我们分别请到了从事哲学研究的徐英瑾老师和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孟庆延老师。如何与当下这个时代相处?一起听听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建议。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嘉宾: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12 徐老师在沪有感:人类的幸福其实非常短暂 05:51 孟老师在京有感:不确定性突如其来,焦虑和迷茫可以理解 12:09 出行自由受限制,还可以追求精神自由 20:12 流动性的阻隔给现代文明带来一系列非意图后果 29:...

May 24, 202255 minEp. 168

Vol.102|正增长秩序:金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提起世界历史,我们总在规范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中展开讨论,或是古代、近代与现代的阶段划分,或者英国、法国、美国的区域国别。有人说技术推动了发展,战争促进了交流,思想成就了文明,如果换一个视角呢?我们还能如何回答现代社会从何而来?《商贸与文明》给出的答案是“有钱”。 古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暴力,现代社会的精髓则是约束暴力。商贸制度蕴含的“正增长秩序”让人们对未来有了预期,而投资未来所产生的回报,又会进一步推动正增长秩序的社会不断向前走。古代绝大多数时空都是“零增长社会”,可“正增长”就像星星之火,从0.1%开始,长年累月,由量变产生质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塑造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世界。 在世界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正增长秩序和零增长秩序如何交替?技术与商业,何者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影响着东西方之间的互动?在本期播客中,我们请到了“文明三部曲”的作者、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的张笑宇老师,来和我们聊一聊正增长秩序背后的逻辑。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张笑宇(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研究员) 【收听指南】 02:12 古代社会,大都是“零增长社会” 05:20 从0到0.1%,就有...

May 20, 202243 minEp. 169

Vol.101|列国志:互为镜像的亚洲国家

从日本、韩国等东亚邻国与中华文明的交往,到越南、新加坡、越南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政治,再到西亚的阿联酋,沙特、伊朗和土耳其的中东三国演义,列国志的亚洲篇就此结束。在一种东方主义的视野之下被构造出来的亚洲,开始不那么笼统,而渐渐展现出了其内部的高度复杂性。 于内部而言,如何理解我们正身处其中的亚洲,我们正面对着怎样的命题?于世界而言,亚洲到底意味着什么,有哪些重要视角是人们在回顾欧亚大陆历史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的?在今天的播客中,主播何必和嘉宾施展老师将对列国志系列做一次整体回顾,聊聊那些他们已经去过的和未来将要去的亚洲国家。 * 列国志的亚洲篇,你对哪个国家的讲述印象最深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我们会在喜马拉雅、小宇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各送出一本施展老师的签名书。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学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07 亚洲国家的历史主题与文明主体 06:44 中亚与东南亚:绿洲,世界的十字路口 16:27 西亚,三大族群对伊斯兰教的历史贡献 25:26 国家定位与经济运作:土耳其vs日本 37:50 地缘政治的冲突,可交易但不可变...

May 13, 20221 hr 6 minEp. 170

Vol.100|彭勇×杨海英:南明到底亡在哪里?

对于喜欢明清史的朋友来说,有一本书是无法绕开的,那就是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南明,是明朝的延续,是清初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差的开局,却也是一段痛史。 历史学家顾诚的治史精神可以概括为“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1984年,《明末农民战争史》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别开实证蹊径;1997年,被顾先生视为姊妹篇的《南明史》问世,一度被誉为南明史研究领域的至高经典。 古语道,读史可以明智,知史方能鉴今。今年是《南明史》首次出版25周年,在读客文化的邀请之下,主播何必与顾先生的关门弟子彭勇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的研究员杨海英展开了一场特别的交流。南明是如何把一手牌打得稀烂的?南明是亡于内斗吗?在这次对话中,他们各自分享了对于这本书、这段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杨海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听指南】 02:40 《南明史》背后的故事 04:00 抄史料,跑田野,竭泽而渔 08:08 《南明史》的“三个超越” 15:50 明清易代的秩序中断与恢复 20:20...

May 06, 202256 minEp. 171

Vol.99|山河纪:忆江南,何处是“江南”?

复杂多面的地理区划和文化构成,蕴含着现代中国走向的源头。在「山河纪」的前两期,我们聊到作为帝国动脉的大运河和争风气之先的珠江,由此引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行政地理往往不是重合的,它们往往是在互动中塑造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脉络。聊完珠三角的珠江,我们也想聊聊大运河的南端、长三角的江南。 “江南”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词语,今天我们提到“江南”,它的意涵似乎尤其丰富。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诗人则会说,江南是“江南”。 究竟何处是“江南”?“江南”又何以成为近现代的一种象征和标志?在今天的播客中,主播何必和作为社会学研究者的孟庆延老师将带我们走进“江南”在富庶之外的另一面。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1:33 “江南”的地理区划 07:16 两宋之于江南乃至中国历史 16:57 占城稻的引入与“内卷” 19:31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再思考 24:55 有腔调的江南人 28:22 江南富集文人才子与技术人才 【南宋-两浙西路...

Apr 29, 202233 minEp. 172

Vol.98丨施展×河森堡:一年会比一年好,只是历史的偶然

本期播客是东腔西调和《404情绪博物馆》的一次特别合作,对话人是东腔西调的常驻嘉宾、外交学院的施展教授和《404情绪博物馆》的主理人、科普作家河森堡,原节目分上下两集,可前往喜马拉雅搜索《404情绪博物馆》进行收听。今天的主题是悲观。 【本期对谈】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河森堡:博物馆讲解员,科普作家 【收听指南】 02:23 “讲故事”对人类有多重要? 04:20 光讲故事还不够,正义和利益必须同构 09:20 你是一个悲观还是乐观的人? 16:10 两种尺度的时间观:循环论&线性论 21:00 悲观/乐观,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26:55 一年会比一年好,只是历史的偶然 31:00 一个洞悉了真相的人,很难不悲观 39:00 为什么伟大人物往往带有悲观的底色? 41:00 是不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悲观? 44:00 越来越认识到自我的局限,是悲观的来源之一 50:00 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 01:04:00 悲观并不等于消极 01:06:50 《404情绪博物馆》固定环节 【书籍推荐】 施展《枢纽》 史蒂芬·平克《语言本能》 彼得·戴曼迪斯《未来呼啸而来》 柏拉图《理...

Apr 23, 20221 hr 11 minEp. 173

Vol.97丨孟庆延×曹柠:真正的社交死于社交媒体

疫情封控期间,城市居民足不出户,社交媒体成了信息的唯一来源,社交媒体对生活的影响无以复加,我们对其情绪放大器的感受也更加真切。的确,社交媒体在特殊时期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靠团购群解决吃穿用度,我们在微博上接力传递人命关天的信息,我们共享小道消息、彼此声援,维护着常识和理性。得益于社交媒体,陌生人可以帮助陌生人,松散的个体可以重新凝结,再微弱的声音也有机会被听到。 但今天我们想讨论社交媒体的不太光明的那一面:极化、网暴、自恋、轻信、拉黑、树洞、社恐、抑郁等,他们是隐蔽的迷障,是越来越不能忽视的代价,是损害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如韩炳哲所言,“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人们堆积信息和数据,却未获得任何知识。人们渴望冒险、渴望兴奋,而在这冒险与兴奋之中,人们自己却一成不变。人们积累着朋友和粉丝,却连一个他者都未曾遭遇。” 本期播客是东腔西调和咸柠七的一次特别合作,对话人是东腔西调的常驻嘉宾、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和咸柠七的主播曹柠。 【本期对谈】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曹柠:记者,专栏作家,修和书院主理人 【收听指南】 00:02:...

Apr 22, 20221 hr 24 minEp. 174

Vol.96丨“平庸之恶”,离我们有多远?

过去的两个月,世界并不安宁,俄乌之间的战火尚未平息,“布查屠杀”又引起了新一轮的热议。录制本期节目的这一天(4月7日),正好是“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成长于和平年代,我们常常觉得不可思议,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人类大屠杀事件,竟然就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更难以想象的是,在那场农业式的大屠杀中,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有血。 杀人者和被杀者,有陌生人、仇人,也有邻居、朋友甚至家人、爱人……可即便是后者,他们之间也砍刀相向,最终尸横遍野。何以至此?我们想借此展开聊一聊这场28年前的悲剧。 胡图人与图西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恩怨?大屠杀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幸存者和屠杀者都如何回忆那段一再被回避的历史?卢旺达今天的繁荣表象是否能够掩盖那段惨痛的记忆?为了避免大屠杀的重演,我们需要警惕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了上海政法学院研究族群政治的郑非老师,邀请他从卢旺达的地理环境、种族变迁和殖民历史,带我们再次反思“恶之平庸性”。 【本期对谈】 主播:大志 (大观天下志编辑部) 嘉宾:郑非 (上海政法学院讲师,著有《帝国的技艺》《帝国的失败》等作品) 【收听指南】 02:18 卢旺达大屠杀的特殊之处 04:34 反差...

Apr 15, 20221 hr 4 minEp. 175

Vol.95丨老龄社会:你真的了解过你的父母吗?

人口老龄化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去年的七普数据公布时,人口专家给出的判断是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昨天,一篇名为《31万上海独居老人,和帮助他们的年轻人》的文章,一经发布便迅速涨到了10w+,其中有人看到了临时状态下的互帮互助的温情,也有人表达了对当下及未来老年处境的隐忧。 当统计意义上的老龄社会不可避免地到来之后,我们要如何看待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经验,父母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关怀是什么?在本期播客中,主播何必和社会学学者孟庆延想和我们聊一聊一代人与上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10 七普数据:从人口红利到养老压力 04:00 应对关键:维持代际人口/占据上游产业 05:50 “养儿防老”的反馈模式:甲⇄乙⇄丙 07:05 你上一次给爸妈打电话是什么时候? 09:50 “我们年轻过,但你们没老过” 12:20 父母可能是更需要我们理解的“别人” 16:40 一个好的社会一定不是一个纯工业品的社会 17:5...

Apr 12, 202221 minEp. 176

Vol.94丨列国志:以色列,千年耶路撒冷,谁的应许之地?

亚洲篇的最后的一站,落脚在以色列——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一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支脉,因迁徙而得名“希伯来人”(意为“渡来之人”)。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色列国建立,但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马其顿王国和罗马帝国征服,开启了长达近两千年的“大流散”。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地区,一战后由英国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 犹太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是什么关系?宗教文明中并不多见的一神教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从上古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犹太人都经历了什么?中东战争、阿以矛盾、美以关系…作为一个小体量国家,以色列何以撬动着世界政治的天平?如今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以色列?在本期播客中,李筠老师将带领我们全面复盘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西亚国家。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学博士) 嘉宾: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收听指南】 03:38 《圣经·旧约》其实可以当故事书看 ...

Apr 08, 20221 hr 1 minEp. 177

Vol.93丨列国志:土耳其,中东三国演义之“火鸡”梦回奥斯曼

当中东“三国演义”的故事讲到土耳其,我们也随之开启了一个独特的伊斯兰国家。小亚细亚半岛加上巴尔干半岛,从东西向来说,构成了亚洲和欧洲的陆上要道,从南北向来说,又是从黑海到地中海的海上咽喉。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极盛时期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 如果说老皇宫托普卡帕宫遗存了古典游牧帝国的“内草外儒”,那么从清真寺到博物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见证了从奥斯曼帝国到现代土耳其的一路流转。 内耗or外伤,拜占庭帝国到底因何而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帝国和欧洲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君士坦丁堡守护了欧洲1000年,也压制了欧洲1000年?游牧的突厥人靠什么统治奥斯曼帝国?凯末尔作为政治家的高超之处何在?本期播客,何必和施展老师将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曾让大半个欧洲为之战栗的帝国之兴衰。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大历史博士)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2:45 第一罗马、第二罗马、第三罗马 08:0...

Apr 01, 20221 hr 20 minEp. 178

Vol.92丨象牙之塔:现代大学正在缓慢死亡吗?

上周五,东腔西调特别更新了一期俄乌战争观察(第91期),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目前只能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欢迎感兴趣的听众朋友前往搜索“东腔西调”进行收听。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腔西调”可以查看收听指南和工具箱,也可以联系小助手(eidos001)进入我们的听友群。今天的正片依然是我们的「社会病理学」系列,本期主题是大学教育。 提起高校,大家很容易就联想到象牙塔。一方面,象牙塔一词似乎总是承载着人们最美好的想象,它是孤独但舒适的个人小天地,是尚未沾染社会气质的一方净土,甚至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但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高校的负面新闻可谓层出不穷,提起大学生就是内卷刷绩点,提起青年教师就是填表评职称,提起学校甚至也有学科排名、世界排名的焦虑。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行业开始按照一种来料加工的方式进行运转?我们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在有用与无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纠结?年轻人病了,高校病了,还是现代社会病了?本期播客,主播何必和嘉宾孟庆延想用一种还原论的逻辑,跟大家聊一聊他们眼中的大学教育。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

Mar 29, 202226 minEp. 179

Vol.90丨山河纪:珠江,风气之先与革命前奏

在第一期的「山河纪」栏目里,我们聊到了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变迁,也成了一个传统帝国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缩影。而无论是外部视角下1840年所遭受的鸦片战争,还是内部视角下1865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它们所象征的近代中国的开端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地区——广东,确切来说是岭南或南岭地区。 在广东,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领导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还有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珠江流域的思想何以如此丰富与重要?除去先进/落后、开放/保守、温和/激进这样的二元标签,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近代历史上的这些变革者或革命者,如何理解近代地处传统帝国边陲的广阔土地? 在这一期播客里,主播何必和学者孟庆延将一起讨论近代中国的开端,开风气之先的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30 珠江流域,确切来说是岭南或南岭地区 06:55 商贸的集聚,也会带来思想的丰富 08:55 康有为、梁启超,从维新派到保皇党 12:50 太平天国运动,一场带有宗教意味的革命 14:50 戊戌变法...

Mar 18, 202241 minEp. 180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