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1 对话施展:当历史哲学遇上历史|中间地带×东腔西调 - podcast episode cover

Ep.51 对话施展:当历史哲学遇上历史|中间地带×东腔西调

Oct 16, 202151 minEp. 67
--:--
--:--
Listen in podcast apps:
Metacast
Spotify
Youtube
RSS

Episode description

【主播】海博

【嘉宾】施展,外交学院教授


历史是否有方向,历史是否有规律?

《枢纽》的作者施展回答是,否。但是如果你读过《枢纽》,一个很明显的阅读体验是,那种方向感与规律性或明或暗,忽隐忽现。

这让我总会想到民国时期一代历史学者,如雷海宗、钱穆们回看千年历史,提出了中国文化两周论以及历代之得失。

其实,这些作品都有极强的当下意识。雷海宗的「两周论」正是在抗战期间写就,而他也将抗战视为第二周到第三周的过渡阶段,甚至将其比为决定中华文化生死存亡的又一次淝水之战,“成败力顿,都系于此次大战的结果。”

一定程度上,他们以历史为材料工具去回应现实。

施展也毫不避讳自己的解释是回应现实焦虑的。事实上,这也是他所受黑格尔式哲学训练有关,著名的黑格尔哲学传人克罗齐的经典格言便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一期节目,借由变量中国商学院的采访契机,我们和施展老师聊了商人秩序、商学院教育以及它的专业「政治学」为何变得慎谈「power」。

当然,最重要的是,历史哲学遇上历史会出现什么样的碰撞。施展详细拆解了历史哲学与历史、历史学的不同。用施展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哲学并非历史本身,而是以特定方式编织历史记忆,表达出某种方向感的感受,进而获得某种共同的身份意识。


【你会听到】


03:06     一个比方,用「地方债务」理解什么是元问题

09:49     制造业的「中间性」可以持续多久

14:56   「自变量」or「应变量」

19:50     历史学家会和「历史哲学」打架么

23:20     历史哲学并非历史本身

31:11     新的精神聚合体

37:08     民族国家中的良性与恶性

45:55     政治学首先是关注power的学科

48:50    power观在19世纪英式自由主义话语中变得政治不正确


【音乐】

Overture    by    Ennio  Morricone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
Ep.51 对话施展:当历史哲学遇上历史|中间地带×东腔西调 | 中间地带 podcast - Listen or read transcript o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