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回:不八道 - podcast episode cover

第一百二十五回:不八道

Dec 14, 202127 minEp. 128
--:--
--:--
Download Metacast podcast app
Listen to this episode in Metacast mobile app
Don't just listen to podcasts. Learn from them with transcripts, summaries, and chapters for every episode. Skim, search, and bookmark insights. Learn more

Episode description

上期节目,我从战术层面分析了在赤壁大战中,曹操为什么智商明显下降,部分解答了诸位对此感到的困惑。那么现在,我将从战略方面再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先看曹操的头衔,没错,大汉帝国的丞相,位极人臣,虽然天下军阀割据,虽然他被诟病指责成“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他是丞相的这个客观事实。从理论上来讲,江东孙权以及手下的大臣们都是朝廷命官,拿的都还是朝廷的工资,那就要为朝廷办事唯朝廷命是从,这即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因此,在曹丞相看来:我,代表的是朝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东自古就是我大汉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孙权继承父兄之基业可以,但想搞独立,那就万万不能!如果不听话,我就武统!此乃我曹操以及大汉帝国不可动摇的底线加红线!在他曹操看来,这就是他掌握的所谓“天时”,说白了,我上乘天意下顺民心,率领“正义之师”,你胆敢抵抗就是与朝廷为敌,典型的“地方反抗中央”。

理论是这么个理论,但实际,是大汉帝国已经摇摇欲坠,面临的结局就是分崩离析,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像之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周朝天下。这一点,一千七百年后的蒋委员长也是有深刻体会的。此外,还有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这件事曹操可以说被千夫所指!而且大家都认为你这丞相来历不明啊,不合法,名不正言不顺,既然不是正经道儿来的那我们凭什么要听你的?各位品品一个“挟”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道出了多少种味道?说到这儿,我也不得不叹服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虽然这么干的不止曹操一人,之前有赵高有霍光,之后有唐朝中后期的宦官,近代有敢向十一国宣战的老愤青儿慈大妈,但只有他曹丞相精准的获此“殊荣”,正如现在我们用“窜访”来形容某国的官员,一个“窜”字,精确而形象的勾勒出其仓皇而又苟且的猥琐形象,实在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啊!

讲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当曹操面对江东之时,妄图占领道义高地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所以,在他看来措辞言论极为正常的劝降檄文,在孙权周瑜的眼里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书。当时,鲁肃就曾经劝过孙权,说:我等都可以降,就是江东一众文臣武将都可以投降他曹操,唯独将军您不能,因为如果我们投降了照样可以做朝廷命官,无所谓。但您不行——别忘了刘琮的例子还活生生的摆在那儿呢!其实对刘琮的处理,是曹操的一个漏洞,所以孙权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投降就是刘琮的下场,生存几率是零,那为什么不放手一搏呢?几率好歹还百分之五十呢,万一赢了呢,对不对!更何况,此时的曹操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江东孙权的身上,忽视了刘备,他的认为:刘备兵微将寡,苟延残喘,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三角关系——力量弱但并不代表可以当做不存在,所以曹操的行为让两方开始联合,走上共同对抗的道路。

其实整部《三国演义》小说,核心主要讲的就是曹刘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唯利益永恒。敌人可以变成朋友,同样朋友也可以变成敌人,只看需不需要。历史上除了三国这段儿,最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北宋时期,宋金辽之间的关系,以及南宋时期,宋金元的关系。但很显然,曹操和北南宋都没处理好他们各自的关系,相比起来曹操还好,只是兵败赤壁,而北南宋都导致了灭顶之灾。

那么,我想有的小伙伴要问了:历史的长河里,有没有巧妙处理这种关系的实例呢?敬请收听!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
第一百二十五回:不八道 | 无演义·不“三国”|陆树铭老师倾情推荐 podcast - Listen or read transcript o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