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冷感,绝不是个例——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变革性的新型思维方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部分女性的新潮流。 向着文青开炮——我的冷感,先从 对电影《隐入尘烟》的愤怒 说起。 因为女演员海清,我才决定去看。 豆瓣简介,简直是诈骗——所谓的【“两个”被家庭抛弃的人】,但只有马有铁是人,贵英是他的装饰。 建议更名 《土地哲学家aka偶得熊猫血3000ml大庇全村村民俱欢颜的大慈善家马有铁和他的宠妻二三事》 。 对于世界来说,能打动他们的中国农村相比之前两个十年甚至是退步的。 注定失衡的权力关系——在农村,再可怜的男人背后,也有一个比他更可怜的女人存在。 男性凝视下对表达者的视力障碍,究竟是谁麻木不仁呢?电影里只有马有铁,但生活里是余秀华、苏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属于劳动妇女的笑与泪——为什么手持摄影机的男人对此视而不见? 农村冷感、乡土文学冷感,当代小说冷感。 我痛恨满世界找老婆、找姐姐、找初恋、找妈的书籍、电影、电视剧。 偏疼男主的言情小说、《生化危机》里也被安排穿吊带裙的艾米莉、为兄弟终于“fuck the stars”志得意满的刺猬乐队赵子建,亲手把我记忆里的乐队的夏天送走。 文字、电影、音乐,...
Sep 29, 2022•22 min•Season 1Ep. 16
录制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暴雨——蝉鸣、雷声、雨声,希望大家不会觉得嘈杂。 让穷人和“不思进取”的人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道德任务。 工厂生产花样繁多的商品,除此之外,它们也生产顺从于现代国家的公民。 消费品意味着消耗殆尽,时间性和短暂性是其内在特征,它们遍体都写满了死亡的悼词。 他们所处的世界声名狼藉,因为繁荣是那么不平均、那么零散、那么不可靠。 经济发言的时候,道德最好保持沉默。 生存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每个社会只会选择它偏爱或容许的方式。 群体自愿的返璞归真,正成为群体贫困的唯一有意义的替代。 --------------- 工作伦理的三部曲 为了活着、为了荣誉、为了钱。 工作伦理本质上是对自由的摒弃。 消费主义的发端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但需要无穷无尽的消费者。 我的“购物狂”黑历史; 比花钱买废品更可悲的是:除规范所倡导的选项外,人们别无其他选择。 消费者的时代,人首先要成为消费者,才能再拥有其他特别的身份。 消费驱动的工作成了绝大多数,而具有使命感的工作,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成为精英阶层的特有标志。 福利国家制度的江河日下 关于留学期间我对高额的难民生活补贴狠狠酸了...
Aug 08, 2022•1 hr 4 min•Season 1Ep. 15
香港曾经是一个符号。 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时代巨变的亲历者。 香港于我而言绕不过去的三个关键词——TVB、周星驰、张国荣。 受陈慧珊扮演的聂宝言启发,我创业未半的法医梦。 作为率先凭借地理位置和政治遗留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宝地,1993年的香港精英们开跑车、用精致小巧的移动电话、拿笔记型电脑、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去酒吧happy hour,那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美好憧憬。 周星驰——虽然故事背景各不相同,但那种专属于小人物的,鸡蛋面对高墙的滑稽、冒犯、挑衅以及底色中的温柔和遗憾都是充满香港电影特色的。《逃学威龙》、《家有喜事》、《喜剧之王》。 永远迷人的哥哥,所有人的哥哥。 短暂的京港交流。 2018年2月,第一次到港——误解的开始。 2022年6月,第二次到港——真实的心酸。 台风、暴雨、闷热的天气。 偷得半日闲的外来佣人。 奢侈品店外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 服务意识。 房子、生活、未来。 关于我的新沪漂生活——接投稿啦!曾有沪漂经历的你,欢迎和我们分享,快乐、痛苦、心酸、幸福、甚至是哪里有好吃的,请通通讲给大家听吧~ 投稿方式:red私信、[email protected] 稿件形...
Aug 08, 2022•24 min•Season 1Ep. 14
一切发生在罗伊诉韦德案后49年。 你知道吗?鼎鼎大名的金斯伯格大法官,金斯伯格是她丈夫的姓氏,所以本期节目我会称呼RBG为鲁斯。 你知道吗?“罗伊诉韦德案”判决中,鲁斯投的是反对票。 比起罗伊案中,法官们勾勒出的一个等待着医生的“确诊单”和同情的、无助软弱的女人,我们可以将目光调转先看看苏珊·斯科拉克、再看看维森菲尔德·保罗。 社会变革需要逐步累积、循序渐进。真正的、可持续的改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会发生。鲁斯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她必须保持耐心。她必须计划好策略。而且她偶尔需要装聋作哑。 男女平等的本质是,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这对于女性的生活和尊严来说至关重要。当政府控制着她对堕胎的决定权时,她就没有被当作是一位有能力为人生选择完全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对待。 ----------- 鲁斯的生活: 犹太家庭; 生不逢时的母亲; 为母亲奋斗的女儿; 罗伊诉韦德案之后: 罗伊是谁?韦德是谁? 最高法的判决维护的就是医生和孕妇之间达成医嘱、完成手术的隐私权——鲁斯反对的就是各位大法官的判决中看不见孕妇的意见; RBG写在1985年的论文《Some thoughts on autonomy a...
Jun 29, 2022•21 min•Season 1Ep. 13
内含解剖学词语,不想在同事或上司或路人面前感到尴尬的话,请带耳机听。 女性可以在深入了解自己的生殖器官的同时,仍然对它们保持敬畏之心。 亲爱的朋友,你不仅应该认识自己的身体,还应该享受它给你带来的乐趣。 生而为女性,这是一件值得欢欣雀跃的事情。 ------------------------------ 《身体由我:关于了不起的女性身体的一切》 作者:希拉·德利兹 作为女人,我们要么是对自己的身体知之甚少,要么就总是错误地看待它和使用它,而这两方面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让我们在父权制作用下慢慢地失去了本应独属于自己的身体统治权。 你真得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四年前和女生朋友们聊过的天; 关于女性身体的冷知识,我简单说6点:……(不是) 女人看待和使用自己的身体时,仍旧摆脱不了被动的客体化。 忽视、就是歧视。 很多女人这么努力,是为了让谁爽? 无形中,我们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 我自己的一次看病经历; 我们说yes就是yes,此后我们的no才真正是no。 曾经出现过的阶段性胜利——我们的方向,告诉整个世界:我的身体、我做主! 最后说两个冒主流女权主义金句大不韪的个人意见: 异性恋女人不是...
Jun 24, 2022•24 min•Season 1Ep. 12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厌女”和“同性恋憎恶”是构建父权制,将男人和女人、主体和客体、奴隶主和奴隶进行文化区隔的三驾马车。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同性恋憎恶来维系。 把女人作为共同的祭品,是男人之间增进连带感的一种仪式。 ------------------------------------------------------------------ 我为涉案的所有人员都在三分钟内完美地表现了“厌女”结构里的所有标签化行为而震惊——我们有超越文化旧俗的、真正的自我意识吗? 简述监控视频展示 的暴力案犯全过程; 案犯看似“混乱”的“谁过来打谁”,反应的是对女性个体的简化和弱化——所有的女人没有区别,都是【该被我打】的“低等生物”; 三理论要素对犯案过程的行为分析: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代表性主体是第一个动手的绿衣男、从始至终坐在远处观望的两个男人和全程冷眼旁观女人挨打的白外套绿裙子女。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一生无法散去的恐惧就是被其他男人认为“不具有‘男子气概’”。 担保一个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 女人有时会把自己当作女人中的“例外”...
Jun 15, 2022•51 min•Season 1Ep. 11
我就是喜欢听她们叽叽喳喳地谈论鞋子什么款式好看、哪条牛仔裤要配哪双鞋、之前谈恋爱做过什么蠢事,甚至是炫耀在酒吧里面如何受欢迎,如果我浑身上下只能保留一样“女性主义战士所不该保留的陋习”,我愿意用此生不沾男人去换回继续看《康熙来了》的权利。 他们长大了、我也长大了,台北101在我心里不再高大,邰智源引以为傲的14万粉丝数我甚至想说一句“就这?”,但是我永远记得一个15岁的女孩,透过电视去憧憬这个世界的样子。 ------------------------------------------------ 最特别主题 2013.06.27几近全裸人体素描比赛——失落的纳豆、发光的雨柔、充满生命力的曲家瑞,充满能量的美艳女明星、愁苦的笑星,节目组完美的“冒犯”。 美食系列 2015.10.12大学学区铜板美食大推荐——青春啊、大学生啊、幸福感唾手可得的生活啊! 2011.12.20这些女艺人怎么都吃不胖——去台湾旅游的一天eat list,让我们一起感谢曲家瑞老师! 从“吃”这件事,看得见大陆与台湾的这些年;我作为大陆人,对台湾的生活毫无隔阂;从对“吃”的充分、旺盛的个人意见,看台湾的社会民...
Jun 08, 2022•33 min•Season 1Ep. 10
世界上本就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了小姐的,另一种是因为莫名其妙的幸运而不必做小姐的。 相对于男性工人,女工们在投资者的眼里是更受欢迎的,作者提到,一方面是女性外来工年轻、健康、勤奋,二是与男性外来工相比她们往往更能忍耐、顺从。 资产阶级的婚姻就是一种卖淫,所有的工资劳动都是一种形式的卖淫。 日常实践虽微小、琐碎,却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女性在其中慢慢地成长、成熟,自我形象不断发生变化,观念、价值也不断更新。当群体的政治抗争缺乏其发生的土壤与动力时,这类微小抵抗就成为其最有力的表达,越是日常、零散就越有力量。 ---------------------------------------------------------------------------------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作者:丁瑜 从我的邻居姐姐最近的“反叛”开始讲起; 被观察的“小姐”; 从厂妹到“小姐”;从别无选择到两相权衡;缺失的城市身份; 出卖肉体的无五险一金的贫苦劳工; 法制盲区、滥用药物、精神软化——“小姐”们面临的万丈深渊; 夜场策略——用广告人精神调动“性资本”,分...
Jun 01, 2022•58 min•Season 1Ep. 9
我记得很多细节,春晚排练从半年前就开始了、每天发放的盒饭很好吃,硬生生把我的脸吃圆了一圈、某位女高音演唱家的步子很大、裙摆上亮晶晶的饰品在空气中鼓动,刮伤了我的手,一位歌手当时人气很旺,上下舞台的时候被保镖手拉手围成的人墙挡住,仿佛另一个世界。 在朋友圈发了这难得的作为北漂打工子女的回忆,竟然和大学的一位校友在经历方面的相似性认了亲,我来自江苏他来自浙江,我们在北京都读到初三,拿着可以上重点高中的成绩回老家,成为留守青春期少年,复读、中考、高考,重新回到北京,一所还算不错的211大学。现在他已经硕士毕业在央企工作,解决了户口,我即将留学回国,拿了上海的offer准备走留学生落户。 从农民工子女到大城市真正的居民,这条路我们走了二十多年。 -------------------------------------------------- 我是个北漂二代,我是个打工子弟; 艰难地在京上学记,对北京的执念,对大城市的执念; 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江苏人,我失去了身份认同; 我的匮乏、我的痛苦、我的幸运、我的幸福。 我对个体记忆的担忧,我对互联网存储记忆的欣喜,我的、我父母的独特生命体验不应该...
May 25, 2022•31 min•Season 1Ep. 8
第一点,first of all, zur erst, 新冠,一般还是不作就不会死的。 原来嗓子痛不是打牌的时候情绪激动喊哑的,而是真的生病了啊。 疫苗,该说不说,有的时候确实完全没用唉。 政客们每天都忙着讨好民众,对于科学的讨论反而少了很多。 后遗症以及这些未知,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吗?或者说,我们有资格替我们的下一代承受吗? --------------------------------------------------------------------- 确诊、隔离、痊愈、预后观察、回国预审的时间线; 作为留学生、普通人,我的难处、我的幸福; 对德国新冠政策和社会氛围的结构性反思; 政治、就是左右为难。 能不能给我不成为“多数人”的权利? 最后,还是祝大家都能安全、健康。
May 25, 2022•47 min•Season 1Ep. 6
随着《爱你》的旋律抖腿、痴汉笑、跟着手舞足蹈的中年男性们,让女人看见男性是可以有人性的——那种对喜欢的人和事的纯真的情感,不是“我要傍上富婆少奋斗十年”的机关算尽、不是“刘亦菲在我们村没人要”的愚昧自大,那些大腹便便、秃顶了、满脸包的中年油腻男,原来也曾经是个人。 再厌男的女人也会被这种返璞归真打动。 --------------------------------------------------------------- “王心凌老爷们”的形象是积极的—— 承担家务劳动; 真诚坦率地作为父权制下部分被压迫的受害者出现; 向往却不心猿意马。 最后,虽然我在“王心凌老爷们”的视频大流行里收获快乐,但我也知道,结构化厌女会逼迫男性亲手把自己的初恋滤镜打碎,正如他们对王冰冰的猎巫一样。但至少短暂的人性复苏出现过,历史的发展总是波浪式的起伏和螺旋式的上升,撬开父权制的枷锁,我们也得一次次经历希望与失望的轮回。 我祝福所有人。 以及,不要奇怪这为什么是第7期,第6期还躺在定时发送箱里~记得收听哦~...
May 23, 2022•25 min•Season 1Ep. 7
《邹氏女》作者:章诒和 在实际生活中,女女间的亲密从牵手,到接吻,到抚摸,到上床,“女性情谊”是非常漫长而曲折的,要到哪个阶段才算是身份确认? 在人世间,美好与肮脏常常就是比邻而居。 宗教是把恐惧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让一个人堂堂正正地显示出自己的卑微。 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这种异乎寻常的爱,只能受纳在心里,且缝缝补补一辈子。 作为人类,我们都强烈地需要着别人。 人最怕的,是无所爱。 -------------------------------------------------------------------------------------- 故事梗概 如果只能用两个词语来交代这本书的核心情感,我认为是“绝望”和“渴望”。在绝望里长出来的反常规的渴望,因其渴望根源性地无法被满足而感到绝望。 我问人物-张雨荷、邹今图、黄君树、留玖、陈慧莲、易风竹。 作为直女,我为什么对这本书如此大惊小怪?主流语境下对女人的漠视。 关于故事背景,我不想多说。头上的天显出蓝色,大地无声,远树无形。 BGM节选自:《All the things she sa...
May 18, 2022•39 min•Season 1Ep. 5
选自德语杂志《Zeit》整理汇总的乌克兰难民自述专题,自述人是为跨性别女士,生于苏联解体前一年,长于民风保守的小镇。在冲突爆发之后,她的选择、她的经历。 我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为活着而战的斗争。 人们很保守,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嘲笑。 我父亲告诉我,'在我眼里,你已经死了'。 则连斯基在他的喜剧节目中两次公开取笑我 他们叫我同性恋者,并一直重复:'国内正在发生战争,妇女和儿童正在死去。所以要振作起来,与俄国人作战。 我在三月初冰冷的海水里游过国界线,自此,我成了一名难民。 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糟糕吗? 身处于混乱失序的世界,所有此刻的新闻都会变成下一刻的历史,我们只能见证与记录。 祝福我们在有限的平静里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以及: 德语发音蹩脚,见谅。
May 11, 2022•29 min•Season 1Ep. 4
我的父亲对我说,’为了你,我会忍耐你妈妈的’。 我的母亲说:“我都是为了他好啊!怎么现在都变成了我的错?” 我痛恨自己、厌恶自己,我为什么既做不了救世主,又在无意间成了个累赘? 我劝他们离婚,我多次劝他们离婚,我一次次证明了,在这个家庭里,我是无足轻重的。 我,我觉得好累。 ----------------------------------------------------------------------------------------------------------------------------------- 在畸形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找得到一切自认为完美无瑕的理据和逻辑,有些事还是做不成,有些人还是帮不到。 我不准备给出任何建议,我对此无能为力。 我只是把个体的经历和思考放在这里,无论你正处于哪个位置,我相信你都绝不孤独。 “失声”的父亲; 委屈的母亲; 恶劣婚姻关系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工具化、边缘化的孩子,就这么沿着错误的道路长大; 《不成熟的父母》 片头、片尾曲: 《亲密爱人》歌手:王若琳 一点录(节目)后感: 录节目仿佛成...
May 04, 2022•31 min•Season 1Ep. 3
我听了一段男人们的对话,稀松平常、却又与我平时常见并常常参与的对话形式大相径庭,这不仅仅让我思考男人们“为什么这样”,也让我思考“为什么他们变成这样”,人都是被形塑成的,无意怪罪、无处抱怨、无能为力。 只在“说话”,没在“对话”男人们; 男人们在亲密关系里,对“展示脆弱”的强烈需要; 通过36个问题,我们袒露脆弱,因而彼此相爱。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50123/t23questions/ 因为自我和傲慢引发的匮乏和空虚。
Apr 27, 2022•29 min•Season 1Ep. 2
人生太短,我只读好书。 《饱食穷民》收录于日本世相系列,由记者斋藤茂南与众多社会学家共同完成,向读者展示了上个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的日本生活图景。 高速发展的经济、动荡的国际局势、分化的阶层,一个个问题也随之浮现。 本书着重描绘了三个代表性的特征——借贷成瘾、冷漠的工作机器、暴食又催吐的女人。 相信每个人在其中都能看见我们的历史或者我们的未来。
Apr 20, 2022•54 min•Season 1E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