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description
到了19世纪初,事情有了改观。出了一位奇人,这位高人是语言学家,东西方的语言他懂一大堆,著名的罗塞塔石碑的破译有他的贡献。他还是位音乐家,当时所有的乐器,没有他玩儿不转的。他还会杂技,走钢丝是他的拿手绝活。他还是位眼科医生,哥廷根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哥廷根大学,后来可是量子力学的老窝之一。不过因为对于眼科的接触,他对光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叫托马斯杨。这位杨大夫完成了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实验,叫做双峰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可以发生干涉现象的。显然光是一种波。杨大夫仰天大笑,牛顿牛老爵爷,你错啦。这位杨大夫给了牛老爵爷一锤子。
1818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证明光线衍射的实验方案。又来了一位高人,此人叫做菲尼尔。他提出了一套实验方案。结果当时评委们意见不统一。支持微粒学说的著名数学家泊松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个圆板子,一个点光源照着这个圆板子,在阴影之中,应该有个亮斑。泊松说,你这不是胡扯吗,没人见过,阴影里面有个大光点儿的情况,波动学说肯定是不对的。
菲尼尔和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果拉不服气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他俩真的把实验做出来了。正如泊松所说的,影子中心真有个亮斑存在。泊松傻了,天底下还有这事儿呢?泊松这脸被打的啪啪的。人们管这个亮斑,就叫做“泊松亮斑”。由此开始,物理光学被开创出来了。光的波动学说就牢牢地站立起来了,牛顿牛老爵爷地下有知估计能气的吐血……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