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吃米粉的人,心里有一碗自认最好吃的粉——往往来自家乡,与此同时,对于在别处吃到的粉似乎也更包容,觉得(几乎)每碗粉都有可取之处。对从小吃面的人来说,嗦粉是一种尝鲜行为,追求的依然是粉本身的韧劲。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不自觉带着自己的饮食滤镜,去理解一碗米粉,去评判其汤底、浇头、配菜和粉本身的重要性,不免片面,但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01:58 夏天吃干拌粉很好 08:31 有家米线,吃面的人陆续吃了几次都吃不明白 12:24 在成都吃粉是尝鲜,而且在家不怎么会煮粉 16:52 湖南米粉好吃的点在哪里? 23:04 江西(应该)是中华米粉的发源地 28:22 白先勇回桂林吃米粉,“填不满的是乡愁” 32:18 建水的过桥米线,是真的很好吃 38:03 诗人于坚说,吃过桥米线(应该)如落花一般缓缓的 40:00 说到草芽,这里有个口误,江苏淮安不是江西的 41:13 每家有自己的汤底秘方 46:20 浇头对老友粉和螺蛳粉非常重要 53:04 配菜比浇头便宜 56:00 大家对粉的韧劲,和对面的韧劲要求可能不一样 片头 BGM : Kwashibu Area Band - M'akoma...
Jun 02, 2025•1 hr 7 min•Ep. 1
泡菜这个话题,我们想聊很久了,前不久刚好认识新朋友——很会做饭的铁皮鸭,她也做了一档播客叫《家减成厨》,一拍即合串了个台。我们在028.C做了两次泡菜,为此去附近的青羊小区菜市场逛了两次,采购仔姜、新蒜头、藠头、佛手瓜等各种可泡食材。 对于川渝朋友来说,泡菜是再家常不过的食物,川味厨房必备,和熟油海椒一样重要。对于更年轻的朋友来说,自己开坛做泡菜并不容易,最常见的问题可能是操作不当容易生花,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家里只有一两个人,又很少在家做饭,泡好的菜消耗很慢。 怎样才能拥有一坛自己的泡菜?怎样才能让坛子里的菜循环起来?怎样才能把泡菜坛养得更香?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愈发感受到泡菜的迷人之处。 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铁皮鸭感冒严重,所以说话鼻音很重,还请大家见谅。 01:45 铁皮鸭最近做过最满意的一道菜是铁皮鸭 05:25 在很多朋友家做过饭,在各种奇怪的地方流动做饭 09:53 经科学测验,泡菜泡过两周后,亚硝酸盐所剩无几 14:27 发酵产生的酸是很多调料达不到的,酸韵更清新悠长 16:35 哪些菜可以泡? 26:51 泡儿菜是多少人心中的top1? 30:23 喝精酿、自然酒像...
May 26, 2025•1 hr 22 min•Ep. 2
尽管我们的身体已经来到2025年,味觉习惯仿佛还留在上个世纪——既然做了回锅肉、黑三剁、莲花血鸭和番茄炒蛋,还不吃点饭吗?就是因为太爱主食了,在评判一道菜高低的时候,我们才能(暂时)统一标准:下不下饭? 不过谈到主食和下饭菜,南北方的差异又出来了。北方家庭说吃饭,首先考虑的是吃什么主食,馒头可以配稀饭,菜随便炒两个;南方父母则会先问今天想吃什么菜,再决定米饭要煮多少。如果你在成都,你也会发现,吃火锅明明已经吃了很多重油盐的烫菜,最后还得一碟泡菜来下蛋炒饭。一方下饭菜养育一方人。 01:23 想象一道你认为特别下饭的菜,用一个词形容(太难了) 08:57 种草了纪录片《下饭菜》里的煎带鱼、汗鹅块和糊豆腐 12:29 一生要“下饭”的根儿在东方膳食结构上 17:32 这片地要是种点东西多好 22:02 想要把糙米、窝窝头咽下去,必须来点榨菜 27:25 烹饪技法的演变,让菜变得越来越下饭——重油、重盐、重辣、重酸 32:26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是“粒粒皆辛苦”,不是片片皆辛苦 39:18 “中午吃点什么呀?”“还有点馒头,再熬个粥。” 45:24 辣椒酱太下饭了 49:40 回锅肉应该包饭,...
May 19, 2025•1 hr 5 min•Ep. 3
前不久和《大小电波》的古寺在成都见到面,于是有了这期串台节目,算是饮食内容创作的一次漫谈。从做饮食类播客的初衷聊到瓶颈,从听众的线上反馈聊到线下偶遇……我们发现挺多相似点,也都凭兴趣爱好做了很多尝试,包括运营播客空间和组织线下活动,希望借此分享一些好的、有价值的东西。 02:15 快问快答,古寺最喜欢成都的巷巷面 06:34 咖啡、巧克力、面粉、大米和茶,都可以做风土表达 15:36 巧克力怎么这么苦?咖啡怎么还有花香、果香? 19:23 谁能听你说一个小时的话,还有互动? 26:06 不承认成都处在四川美食鄙视链底端,也不承认北京是美食荒漠 33:12 聊美食,播客是很好的媒介 38:55 大小咖啡(麦子店)的一个免费展览空间,变成了可围观的播客录音棚 44:21 骑行里有播客,播客里有街巷,街巷里有美食,美食可以做成工坊 47:01 把每周更新当回事,为此凌晨两三点录节目 50:29 把水果酿酒做成专题,等于给选题库打开一个书架,还连接了更多品牌 57:13 做播客节目的成本这么高,我们能获得什么? 67:01 收费节目制作起来更耗时,也不能指着它赚钱 72:31 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May 12, 2025•1 hr 19 min•Ep. 4
什么蛙可以吃?怎样做蛙才好吃?当我们说吃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美蛙鱼头火锅、牛蛙干锅、自贡跳水蛙,接着是生啫牛蛙、清蒸哈什蚂——南北方都有吃蛙的饮食习惯。但其实蛙并不是家中常备食材,甚至有些朋友到现在看见蛙肉都会摇头。我们吃蛙的历史,也经历了一些坎坷,比如野生青蛙不能吃了,大量食用的美蛙和牛蛙都是国外引进的,石蛙虽好但养殖成本太高。 实在不能接受吃蛙的朋友,请谨慎收听本期节目,我们还分享了一些钓青蛙、捉青蛙的经历和故事。 01:50 蛙,一种会让人害怕、在家很少做的食材 03:46 什么是蛙化现象? 07:16 还记得旅行青蛙这个游戏怎么玩的吗? 10:40 三只脚的金蟾和自贡冷吃蛙 13:58 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能吃的品种还是不少 16:16 美蛙火锅很便宜 27:12 在家做生啫牛蛙待客是不错的选择 29:49 曾经参与外交的美洲牛蛙,“入侵成都浣花溪公园” 36:09 蛙真的会吃蛙,用青蛙腿可以钓青蛙 39:05 新加坡的田鸡粥其实是宫保牛蛙粥 42:31 小时候去亲戚家吃的蛙,是晚上提着手电筒去农村照出来的 44:53 写信告诉你,“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49:45 唐代...
May 06, 2025•1 hr 12 min•Ep. 5
茄子!一种非常健康的食材,要做得好吃,却要用非常不健康的方式——放宽油。不过,烧茄子被吸进去的油,又会吐出来,可以盛出来烧下一道菜。 茄子不挑人,老少咸宜,但我们可以挑不同的茄子做成不同的菜——快手如蒸茄子,蘸蘸水或拌芝麻酱就很好吃;复杂如茄鲞,让刘姥姥都吃不出茄子味……夏天要到了,茄子挂果上桌,你最想吃干煸茄子、茄辣西、烧茄子、蒜蓉烤茄子还是腌蒜茄子? 01:52 对能做好干煸茄子的人另眼相看 06:22 在甘肃第一次吃到茄辣西,特拌饭 09:20 北京人挺爱吃茄子的,尤其是烧茄子(附教程) 13:48 四川的烧茄子,是真的放碳灰里去烧熟 15:14 “干茄子皮似海参,腊月炖肉难辨假与真” 16:49 长条茄切成段、上水蒸,蘸不蘸水都好吃 19:02 东北朋友教的腌蒜茄子,冰镇一宿,夏天吃太爽了 20:18 泰国小圆茄和云南苦子果,中东茄泥和鱼香茄子 23:08 四川人可能是中国最早吃到茄子的 26:24 关于茄子品种,就是“紫、绿、白、花、圆、卵、长”排列组合 30:57 你吃过七叶茄、杭茄和潮汕白茄么? 35:46 黄庭坚为茄子写诗,“藜藿盘中生精神,珍蔬长蒂色胜银” 38:23...
Apr 28, 2025•1 hr 4 min•Ep. 6
我们又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准备隔三差五来聊聊「成都的水与桥」,对,又一个专题,希望喜欢成都的朋友也会喜欢这系列节目!一开始我们是想跟大家分享大桥之下的风景,比如天气好的时候,阳光照进桥墩内侧,好看的涂鸦和拉二胡的大叔莫名和谐。但是先有河、才有桥,于是决定继续溯源,从都江堰分水说起。 离成都生活最近的,当然还是府河、南河以及锦江,本期我们主要会沿着这两条母亲河,跟大家聊聊相关的自然水文、历史故事,还有那些老茶馆、餐厅和公园。从过去到现在,锦江边上一直都是生活、贸易最热闹的地方。 01:53 务必先把水系梳理清楚:都江堰流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和江安河 08:12 你们知道都江堰为什么叫都江堰吗? 10:15 西郊河连通府河和南河,锦江(这个名字)一直在 15:23 锦江原来的水有多好?濯锦、做胭脂水粉绝了 19:27 穿越一下:霁旦香市、晚渡浣花、墨池怀古、市桥官柳、琴台暮雨、菊井秋香、昭觉晓钟、江波濯锦明 23:46 府河飘木,修阿房宫、修少城 32:51 终于逛了去年很火的活水公园,挺别致的 40:39 四月初,红星桥边上的泡桐花沿河盛开,很美 43:13 新华桥的桥墩上有四只“釉光...
Apr 21, 2025•1 hr 37 min•Ep. 7
今天聊一部很好吃的电影,几乎没有剧情,但看了两三遍也不腻!《吃土的十二个月》,改编自水上勉的散文集《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镜头语言和旁白文本非常美妙。每个节气,从地里长出的芋头、菠菜、水芹、青梅和芝麻……我们其实都很熟悉,但具体怎么吃,又得到了一些新的思路,比如留住菠菜的根、淘米时给米按摩、芝麻和葛粉做豆腐,这些精进料理,太馋人了。 02:08 电影《吃土的十二个月》和作者水上勉 07:36 立春吃烤芋头和泡菜,喝抹茶和燗酒 15:58 惊蛰时积雪还没化,米饭蒸糊了,洗菠菜留住根 24:20 清明,万物歌颂春天,水芹“在同一个地方等我” 27:44 羡慕那些背靠大山、可以烤刺龙苞吃的人 35:58 立夏开始干农活,肚子饿了腌大根和山椒酱都好吃 42:12 小满才吃冬笋,切大块的笋做了箬竹煮 47:38 芒种摘梅子和紫苏,腌梅干的“味道很不错” 53:42 小暑,梅雨结束,阳光普照 54:56 立秋收白芝麻,用米糠渍茄子和黄瓜 56:01 处暑,为千枝女士葬礼准备了芝麻豆腐、茗荷饭团和夜开花 60:06 白露的伏笔,生命的颤颤巍巍 62:55 秋分到寒露,坦然面对死亡 67:47 ...
Apr 14, 2025•1 hr 19 min•Ep. 8
我们大概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懂得木姜子、茴香、苏子叶、折耳根的好,往酸汤锅、豆花碗里滴几滴木姜子油,炒螺蛳撒一把紫苏碎,用鱼腥草凉拌胡豆……这些操作早已成为日常饮食的习惯。东方香草,自由生长,将我们驯化,也逐渐成为我们的“半辈子菜”。 从入嘴皱眉到念念不忘,这些有独特气味的植物,其实还带着超强的地域色彩,茴香馅饺子之于北京人,如同紫苏之于湖南人、广西人,如同荆芥之于河南人,又如同折耳根之于云贵川渝的朋友……本期所聊,都是我们生活食用较多的调味植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东方香草。 01:57 一碟新鲜的木姜子(果),爷爷奶奶直接嚼着吃 05:48 山椒是花椒的近亲,木姜子是樟科植物 10:04 木姜子可吃、可闻,还可做鲜切花 13:57 驱蚊的亚香茅和冬阴功汤里的柠檬草不一样 17:38 云南菜真的太吃香茅了 22:15 小茴香,从入药、食疗到饺子馅儿、凉拌菜 30:35 用茴香做出花来,牛肉卷茴香烫火锅吃 32:20 紫苏原产于中国,有一种时光荏苒的物哀之美 36:58南北方通吃的紫苏,“是我的半辈子菜” 42:55 没吃过荆芥,等于没见过世面? 45:30 念念不忘《荆芥的味道》 53:...
Apr 07, 2025•1 hr 26 min•Ep. 9
工作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们是不是有点擅长“自我剥削”了?你真的能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切割开来吗?趁着第三期成都播客企划——你在成都上(mō)什么班(yú)儿,我们来聊聊正在上的班,涉及之前上过的班。 说起来五味杂陈,眼看着微信朋友圈逐渐沦为工作圈,自己或身边朋友有意无意地把工作带到私人聚会……面对原本不熟悉的“班味”,与其想着怎么去除,不如想想下班后吃一顿什么好的。 一同参加本期企划的成都播客,还有《辣颗药丸》《菊乐录》《我下班了》《别样人生》《蛋说蛋语》《青年度日指南》《边读边吃》《好点了吗》《一点心事》,节目正在陆续上线,欢迎大家收听,打破一下对成都人不上班的刻板印象。 02:08 上一次闻到的班味竟然是自己身上的 09:22 把工作带到私人社交场合,这班还要不要上了? 18:38 职业素养不等于班味 24:53 想起刚毕业为了面试给自己置办的那套正装 26:23 同事之间加企业微信就行了 29:27 “啊,你(们)也上班?” 34:08 “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同事!” 42:40 和同事聚餐,谁都有压力,饭也不好吃 48:11 只要有机会就逃离工位,因为“灵感永远在现场”...
Mar 31, 2025•1 hr 5 min•Ep. 10
这期跟大家聊聊中国人一直吃、一直夸的竹笋,不限于春天,也不限于成都。雷笋拍了油焖,苦笋煮进酸菜肉片汤,甜龙竹笋据说直接当水果吃(暂时还没吃过),方竹笋、龙须笋烫进火锅味道肯定不错,红糟笋别有风味,肥肠鸡里的笋子总是最先被吃完……不过,竹笋似乎更容易跟春天联系在一起,毕竟“一雷满山笋”,一夜就能长七寸,杜甫也说“无数春笋满林生”,而且春笋只需要简单地烹饪,有些人甚至觉得比肉还好吃。 01:49 啊,还有人栽培竹笋? 03:25 我们魏晋南北朝就有竹谱,宋代还有笋谱 11:12 每个季节都有好吃的竹笋,且有苦有甜 18:10 古代人吃笋有多讲究? 21:55 苦笋刺身配粥,还挺鲜爽的 27:10 笋壳捡回来包粽子 28:17 吃了一顿油焖笋、竹笋炒牛肉和春笋蚕豆焖饭 33:27 竹笋焖饭加腊肉,冬去春来 38:10 笋子烧牛肉面和肥肠鸡里的笋子,很精彩 40:19 竹笋易得却难留,为什么? 43:17 炒糯米笋特别下饭 46:56 冷箭竹产的笋做成龙须笋,有很多种吃法 50:16 只吃过一次的福建红糟笋,记了很多年 53:59 我们不能要求作为调味品的酸笋有营养 57:25 关于竹笋的几段...
Mar 24, 2025•1 hr 13 min•Ep. 11
今天是特别的一期,庆祝我们200期成就达成,最后有小彩蛋,不要轻易放过。 这期来聊聊食感——那么多不同的食物,到底因为什么而好吃?多才多艺的日本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曾用鲱鱼籽来描述一种特别的食感,“鲱鱼籽用牙咬得嘎吱嘎吱响。那响声很悦耳。如果从鲱鱼籽上把响声去掉了,那肯定也没有那么好吃了”。当我们剥春笋、咬一口煮得刚刚好的儿菜、拉开一瓶可乐听呲啦一声……就好像走过食物的玄关,感受因此带来的身心愉悦。 01:58 先碰个杯,再念一段北大路鲁山人关于“食感”的描述 08:37 吃到好吃的,很容易捕捉到食物的细节 17:07 在成都找到不错的羊肉汤粉,忘了说店名叫花间食味 22:52 儿菜带来的美妙食感,是当你咬它它会“抵抗” 28:23 听,冰可乐、啤酒、螺肉、切菜的声音,还有吃饱喝足的叹息 31:38 “你嚼得也太好了!” 33:37 不爱坐在爱看手机的朋友对面吃饭 38:17 你能不能把饭菜做好吃,自己心里没谱吗? 41:51 草莓要放到常温吃,蓝莓要冰着吃 43:23 描述食感,AI和KOL谁更厉害? 46:39 我们常说适口者珍,原来还有后半句——知味者贵 50:19 每个人跟这个世...
Mar 17, 2025•1 hr 22 min•Ep. 12
上期说到在盛冈吃完冷面就要赶去秋田,米好、酒好的秋田,其实地鸡也很厉害。后半程酒没少喝,想喝的都喝上了,又被比内地鸡惊艳到了,谁能想到,鸡肉还有刺身的吃法? 在吃喝间隙,逛了一些寺庙和杂货店,很奇妙,一路上遇到的人很少,而他们好客得像是NPC,在秋田的感觉竟然有点不真实。但不管怎样,这一趟旅行很满意,落地第一顿和回国前的最后一顿都吃得不错。 02:18 抵达秋田,直奔居酒屋,没少喝 - 推荐: 酒場わんえいす(一家居酒屋,喝了地酒) 06:22 没赶上男鹿生剥鬼节,但盐拉面和比内地鸡吃爽了 - 推荐: Akita Kurasuあきたくらす(喝早酒) おがや(男鹿盐拉面) 12:16 来听一会儿大龙寺的敲钟声 - 推荐: 大龙寺 17:42 “这个我不能卖”“你们吃” - 推荐: 一力木屋·男鹿守 稻与龙舌兰 23:52 比内地鸡好吃,甚至可以吃鸡肉刺身 - 推荐: 比内地鶏串 Sot l'y laisse 29:55 新政阳乃鸟这款酒特别适合配餐 - 推荐: 地酒ダイニング 又六 34:42 别看稻庭乌冬长得像挂面,煮完巨筋道 - 推荐: 稻庭干饂飩・佐藤养助 42:44 从秋田到东京...
Mar 10, 2025•1 hr 3 min•Ep. 13
两位主播在春节后又去了日本,这一程安排的地方不多——仙台、盛冈、秋田和男鹿,在东京中转。虽然谈不上深度游,但在每个地方都玩得挺满意,细节很多,所以又分了上下两期。今天这期主要分享仙台的两大名物——牛舌和毛豆,在盛冈吃到熟悉的冷面和炸酱面,也挺惊喜。同行朋友调侃,这次是新政清酒的祛魅之旅,因为日本东北地区盛产的清酒,其魅力在于不同的地酒,酿造坚持使用当地产的米和水,到了原产地,当然要尝试不同的品牌和风味。我们下期就会聊到“美酒王国”秋田,还有男鹿。 02:01 去了仙台、盛冈和秋田,下的雪都不一样 04:36 路过仙台的牛都得捂着嘴,味噌腌辣椒四川人都吃得惯 - 推荐: 牛タン焼専門店 司(西口名掛丁店) 12:22 这趟第一天就吃得很好,还有清酒配毛豆 - 推荐: 炭火酒場 伊達トリムネ 17:37 看过片片雪,在荞麦面套餐里吃到天妇罗儿菜 - 推荐: 大崎八幡宮 妙庵(荞麦面十割) 仙台大观音 23:46 想起《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去吃牛舌蘸山药泥 - 推荐: 髙也(牛舌定食) 28:45 仙台朝市可以不去,去松岛吃海鲜丼,烟熏挺妙的 - 推荐: ウル松島(海鲜丼) 瑞严寺 自助烤鱼...
Mar 03, 2025•1 hr•Ep. 14
来交作业了,聊聊年前提过的日剧,大家都看完了吗?今天我们就要分集剧透咯,顺便聊聊住宅区的两人野枝枝和奈酱每周都吃了些什么。我们喜欢这部剧,也喜欢故事里的每个人,关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少子化的沉重话题,都轻盈地演出来了,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大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类生活”“人生的下半场怎么过”,小到“要不要去邻居家串门”。 02:12 对这种小区太熟悉了,这里的人太温柔了 08:51 有没有觉得,野枝枝太“像”孙燕姿了 12:52 春日部母亲的生理困境和“火灾男”的心理困境,形成对照 23:25 全体出动帮纱耶香找彩票、参加夏日祭,都如同美梦 29:32 你们会参与小区举办的活动吗 34:59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42:15 再好的朋友,也有针尖对麦芒的时候 49:33 由东山先生的遗嘱想到纪录片《人生果实》里的修一 58:45 因重建计划搬离住宅区,每个人都依依不舍 63:07 我们也是,每搬一次家就会丢失一些物件和好朋友 70:35 看到日本人怎么过圣诞节和新年,不太理解打半价的年节菜 76:37 总结一下这部剧,就是好看 片头BGM: 日野美歌-氷雨 片尾曲: 蛍の光 【本期主播】 秋蓬...
Feb 24, 2025•1 hr 23 min•Ep. 15
土豆、洋芋、马铃薯、山药、山药蛋儿……你们家怎么称呼它呢?原本我们想聊一期土里的块茎食物,但光是土豆就够说的了。汪曾祺先生专门写过土豆,谦称“对马铃薯的科研工作有过一点小贡献”,他觉得最好的是紫土豆,“外皮乌紫,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像蒸栗,入口更为细腻”。土豆这种亦粮亦菜的食物,本身味道单一,但你大可把它料理成块状、条状、片状、泥状、丝状,就增添了多样迷人的风味,但都只是想告诉你:“吃吧!” 02:21 土豆不简单,先后救过爱尔兰人和中国人 07:06 土豆不论品种论产地,喜欢沙地和温差大的地方 15:49 有不爱吃土豆的国家吗? 21:23 不爱吃零食的人,很爱吃薯片 28:43 新鲜嫩洋芋出来后,做成藿香土豆泥 33:03 如何做好一道脆爽可口的酸辣土豆丝?醋很重要 36:23 去塞罕坝吃哈拉海炖土豆 40:31 作为小吃的狼牙土豆、锅巴土豆、土豆饼,都是回忆 44:09 天水然然,土豆淀粉做的 49:55 《战争与和平》里的烧土豆,“可真美” 52:46 李娟《冬牧场》里的烤土豆,“把冬天都融缺了一个小角” 【本期音乐】 叶尔波利 - 月光 阿鲲 - 风味的春夏秋 袁文睿 - 苍...
Feb 17, 2025•1 hr 1 min•Ep. 16
元宵节没过,就还没过完年,那我们趁机来聊聊,年节里不会无故缺席的猪肉,也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食材之一。梳理吃猪历史才知道,猪肉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并非一直这么高,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吃的白猪是引种来的,不过这几年去菜市场买菜或是在外面吃饭,黑猪肉经常出现。猪肉的品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猪肉的价格受什么影响、又影响了啥?浑身上下都是宝的猪,怎样吃才过瘾?聊完后,又更喜欢猪肉了! 01:59 有了苏东坡的《猪肉颂》,国人更会吃猪肉了 10:29 谁说朱元璋不吃猪肉、满族不吃猪? 12:40 此猪非彼猪,我们现在常吃的白猪都是引进品种 17:11 黑猪复兴回到餐桌,但我们还有点吃不惯 23:43 猪肉价格会影响羽绒服的价格是怎么回事 28:37 老妈蹄花的汤真好喝,鱼香猪蹄真好吃 33:07 卤的猪尾巴很下酒 35:07 吃猪肘饭、酱肘子,很过瘾 37:13 最有吃头的是,山珍(烟熏笋)海味(海带)腊猪头 41:23 炖一锅红烧肉吧,记得炒糖色 48:21 四川做红烧肉,还有点继承了《齐民要术》的做法 50:12 从苏灶肉到卤煮,五花肉一直都在 51:48 从白水杂碎演变而来的炒肝,为什么不能用勺...
Feb 10, 2025•1 hr 29 min•Ep. 17
大年初七,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蛇年健康平安!这是年前录制的一期串台节目,我们和《辣颗药丸》一起,聊了聊过年这件大事里的那些小事。成长于不同地方——福建、江西、四川和北京,我们发现南北方饮食和习俗的差异还挺大的,而且,农村过年的仪式似乎也更为繁复。如今,我们所追求的年味也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两处更正:以前用来拔鸭毛的不是柏青油,是沥青;“我的叔叔”是于勒,不是于连。) 02:44 四川农村过年前的杀猪饭,有一道五花肉炒蒜苗 09:53 闽南春节前两三天,必须准备一道佛跳墙 11:56 有人喜欢羊的那种膻味 15:52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拔鸭毛、鸡毛? 18:13 年夜饭的香肠,要自己洗猪小肠,灌肉、豆腐和花生 20:19 东南西北的年糕都不一样 23:26 过年要吃红酥、血蚶、鱼头粉丝汤、卤鸭脚、豌豆尖、油菜苔、油焖大虾 36:32 三十晚上吃饺子,大年初一不扫地 39:40 春节祭祖、拜神也是一种年味 43:17 拜年送礼,从活鸡、活鸭到牛奶、橄榄油 49:00 一起放烟花,年味就有了 52:26 江西老家大年初一的上丁画面,历历在目 54:47 往返福建、四川过年,带去郫县豆瓣,带来...
Feb 03, 2025•1 hr 22 min•Ep. 18
过年回家,难得有大段闲暇,正好可以看看剧,彻底放松一下。我们四个,有人从头到尾看了三十多年前的《新白娘子传奇》,有人追完了最近还挺火的英剧《豺狼的日子》、韩剧《鱿鱼游戏2》和日剧《住宅区的两人》,题材与风格迥异,但都挺好看的,一起推荐给大家。朋友们,过年追剧快乐啊! 02:29 先重温一部本命年剧——《新白娘子传奇》 09:23 白素贞集儒、释、道三家美德于一身 20:29 活在楚门世界里的许仙,其实还挺勇敢的,颇有韧性 25:25 非常推荐《豺狼的日子》里的音乐 29:42 虽然“小雀斑”演的杀手不是个好人,却倾向于他 37:37 豆瓣评分6.4的《鱿鱼游戏2》,你喜欢哪个人物? 44:04 想想小时候玩的找朋友游戏还挺残酷的 47:08 猜猜《鱿鱼游戏》第三季的剧情走向 49:05 很能代入《住宅区的两人》,还打算专门聊一期 片头BGM: FORMOSA -前世今生 片尾曲: V.A. -둥글게 둥글게 【本期主播】 秋蓬|House|乐克|郭爱美 【收听与联络方式】 欢迎大家在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汽水儿等音频平台订阅本节目。如有反馈或合作需求,请发邮...
Jan 27, 2025•1 hr•Ep. 19
给大家拜个早年:蛇年大吉,合家团圆!明后天就是南北小年了,咱们先上点花生、瓜子、香榧、榛子、核桃、开心果、巴旦木、夏威夷果,唠会儿磕——聊聊各自爱吃的炒货,探讨下为什么我们更爱吃带壳的坚果,剥好的果仁却不爱吃,还有个问题:这些东西应该是很健康的,为什么吃多了上火? 02:36 巴西松子原产地不是巴西 04:18 香榧、榛子、核桃、山核桃和美国山核桃(碧根果) 09:50 从小喜欢吃学名叫阿月浑子的开心果 13:15 巴旦木(扁桃仁)有花生的味道 17:46 喜欢吃腰果的理由是不用剥,夏威夷果的老家是澳洲 23:08小时候用门夹核桃特别省力,现在的门不行了 28:00 吃瓜子停不下来,关键在于“嗑”这个动作 36:22 吃坚果的时候也别忘了喝水哦 38:53 从瓜子大王到坚果买手,炒货店的生意都挺好 44:32 坚果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实挺健康的又对皮肤好 47:08 真的,一直以为核桃、花生是中国原产的 49:51 有人最近潜心做手工皂和唇膏,跟坚果油脂打了些交道 52:52 尝尝巴西栗、平欧榛,西域皇后旗舰店买的奶枣和酸奶巴旦木,山姆买的去衣扁桃仁,还有上英山福佑农场的香榧盐糖 ...
Jan 20, 2025•1 hr 4 min•Ep. 20
前段时间去西安过了个周末,很扎实地吃了20多顿,涵盖臊子面、泡馍、甑糕、热凉皮、水盆羊肉,还有烤羊肉串、肉夹馍、卤汁凉粉、咖啡、精酿等等——有人回来的第二天,感觉胃里还有西安的馍。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明明不饿,只要一吃就还能吃下,西安真的挺顺口,随时随地都可以坐下来吃一顿,而且走路能看的东西也很多。 02:01 有城墙的西安,还挺喜欢的 04:25 下午两点到的,晚饭前就吃了三家 - 推荐: 齐月岐山面(龙首店) 陈学正酸梅汤(德福巷店) 赵记素斋·绿豆馅饼(钟楼小区店) 13:30 晚饭开始,连着吃了羊肉串、甑糕、生爆小炒 - 推荐: 清真·郭楠烤肉 老乌家特色小炒泡馍(大皮院店) 20:26 本来想吃点甜食来消消食,结果把胃里的缝填满了 - 推荐: 白翔甜食店 陕拾叁(北院门创始店) 27:13 去了成都朋友推荐的两家精酿店 - 推荐: FEVER ALES COFFEE 勿幕酿造(小南门店) 32:46 卤蛋、松花蛋、泡馍加芝麻酱,如此奇怪如此好吃 - 推荐: 清真李穆沙甑糕 清真海家灌汤蒸饺(建华西巷店) 石家包子(大学习巷店) 清真·宏顺祥卤汁凉粉(大皮院店) 40:31 在一...
Jan 13, 2025•1 hr 7 min•Ep. 21
朋友们还记不记得,我们上一次发成都吃面地图的时间?竟然是2022年的7月,两年半过去了!这次我们从面、汤、拌料和浇头来评判一下,近期吃的19家面馆——几乎都在80分以上,各有各的厉害之处。 这张成都吃面地图2.0也请查收。 01:59 吴记怪味面的牛肉多味面更好吃 08:04 吃过七爷老成都泡椒牛肉面,会忘记之前吃的所有牛肉面 12:39 廖德胜家常面,脆臊香,调味平衡 16:16 时不时就想去吃的大碗面,出餐流程非常顺 19:59 去陕西风味小吃,一定要点一碗西红柿油泼 23:09 陕西风味藏很深的茉小馆,素椒面相当不错,后厨很干净 25:39 刘三姐陕西手工面,炒面片连外卖都是好吃的 27:01 牛王庙老号全欣面店,双臊面拌得特别匀 30:02 在华兴街自力面店,吃完了一两煎蛋面和一两素椒面 34:36 外地朋友,可以放心去玉林吃一吃沈堂甜水面 38:11 马王庙刀削面,主打鲜味 42:04 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八宝海味,凉菜、熟食、蹄花也很受欢迎 44:43 杨伯英传统杂酱面,建议呼朋唤友去吃,一样点一两 47:28 老成都三样面,红豆冰豆花和红油鸡片可以 51:55 吃了巷巷面的鸡...
Jan 06, 2025•1 hr 21 min•Ep. 22
首先,感谢愿意听我们慢慢讲话的朋友,又彼此陪伴走过一年。这期节目是我们做播客以来的传统,进行到第四年了,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掏掏心窝,聊聊那些不得不说的生活小事,探讨各自的年度关键词。 欢迎大家在能留言的地方留言聊聊,你这一年想要分享的小事或是引起内心波澜的关键词。祝大家新年快乐,来年也要吃好喝好! 01:58 郭老师被两个多年没联系的朋友找到了 09:07 秋蓬开启了下班走路回家“新企划” 16:54 一只珠颈斑鸠在House家书房外筑巢,呆了好几个月 23:15 乐克最近有过一次峰值体验,在芳疗和音疗中获得快充 30:32 被夸情绪稳定,但没有很高兴 40:09 为什么别人的情感那么浓烈,而自己淡淡的显得不合群 45:06 我正直、有阅读量,但可能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50:20 看到“浪漫的抒情传统”,对自己以前的矫情释然了 58:09 我们特别喜欢今年的旅行类节目,还有聊豆腐、水、食物甜区那几期 69:34 集中回复一些听友留言,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 片头BGM: MRCY - California 片尾曲: 今井美樹- Anniversary 【本期主播】 乐克|郭爱美|秋蓬|H...
Dec 30, 2024•1 hr 31 min•Ep. 23
后半程依然精彩,由凯库拉转场到基督城,到马尔堡如同回到“快乐老家”,开启了一段租车自驾的畅快旅程,辗转于很厉害的、各具特色的酒庄,喝美了!十几天很快过去,谁能想到假期最后两天开始想家,还在国外吃到不错的刀削面和老北京煎饼。 01:57 第八天逛基督城,扁平、充满涂鸦、建筑很英式,适合citywalk - 推荐: Grizzly Baked Goods(面包) Coffee Supreme(咖啡) Espresso Studio by Fushoken(咖啡) Lillies(披萨) 14:39 第九天在格雷毛斯逛了周末市集,路过石头山,爱上了琼瑶浆 - 推荐: (DOKKERS)草饲牛肉三明治 (Adam's)马来西亚炒面 Speights Ale House Greymouth 23:10 第十天抵达布兰尼姆,自制了一顿晚饭 - 推荐: pancake rock café 27:48 第十一天开启马尔堡酒庄之旅,很美妙 - 推荐: Cloudy Bay Vineyards酒庄 Allan Scott Wines & EsTate Limited(Cavalier Green...
Dec 23, 2024•1 hr 15 min•Ep. 24
朋友们,新西兰旅行的回顾来了!“那六个人”在秋冬季去到南半球的春夏季,度了个长假。这期分享15天的路线规划,以及前半程好吃的餐厅、值得去的景点,整体行程安排较松散、很自由,说是每天坐在湖边发发呆、看看鸟,晚上回民宿再喝喝酒就挺好的。虽然因为季节不对观星失败,又因为天气不好观鲸未成,但还是留下不少高光时刻,比如在牧场玩得错过登船时间、坐直升机冰川徒步、早起看见粉色天空,还有一边看海一边做晚饭的峰值体验! 02:07 旅程概述:从南到北开启行程,把精华留给更多人 10:20 第一天:坐了12个小时飞机! - 推荐: Chicking Mangere炸鸡汉堡 12:09 第二天:去新西兰不去皇后镇,等于去川西不来成都 - 推荐: Fergburger(皇后镇店) Pub On Wharf(皇后镇店) 21:06 第三天:“那六个人”在牧场玩得赶漏了船 - 推荐: 瓦尔特峰高原牧场(蒸汽船、自助午餐、剪羊毛、牧羊犬秀) RATA(皇后镇店,finedining) 34:10 第四天:租车开往蒂卡普湖,中途刹一脚在酒庄吃了顿饭 - 推荐: The Stoaker Room Cromwell(酒庄...
Dec 16, 2024•1 hr 16 min•Ep. 25
又聊火锅啦,这次聚焦四川麻辣火锅,主要是牛油锅。你会听到有些J人是如何遵循火锅下菜顺序的:以冷锅下鸭血开场,鸭血浮上来后烫毛肚,接着千层肚、郡花、腰花、鹌鹑蛋、黄喉、午餐肉纷纷下锅,而肉圆子、牛肉片滑紧随其后,但isfp(探险家)想煮耗儿鱼、笋尖、豆腐吃,再下鱿鱼、虾滑这些海鲜食材,差不多结束了,剩下的交给素菜爱好者……整个过程中,“鸭血守护者”可能因为鸭血在锅里被其他东西碰碎而心碎,“最后的厚切土豆生还者”等着吃耙土豆却经常吃不到土豆,“千层肚忍者”眼睁睁看着同桌一筷子夹走半份千层肚,“七上八下的毛肚爱好者”有时候一片毛肚都吃不上。吃火锅这件事,千人千面,偏好真的很不一样。 01:57 夏天吃火锅很爽,冬天吃火锅很暖 05:33 有些朋友的蘸碟里只放香油和蒜 12:39 黄喉和土豆切丝煮,特别好吃 15:13 有些火锅煮到最后,锅底也不苦、不咸、不辣、不燥 21:26 不会还有朋友不知道冷锅下鸭血好吃吧 25:13 鸭血守护者、最后的厚切土豆生还者、千层肚忍者和七上八下的毛肚爱好者 33:54 有的P人在吃火锅时就很J,有一套火锅下菜顺序 45:57 儿菜、茭白、棒菜、芋头、山药,吃...
Dec 09, 2024•1 hr 11 min•Ep. 26
谁还没看这档综艺?看过的朋友是否也一样,一边惊叹韩国人怎么那么会做中餐,一边为中华料理在节目中的存在感而自豪?如“港式点心女王”郑智善所说:“不需要用太多的工具,只需要一个炒锅、一只汤勺、一把刀,就能做出所有华丽的料理,我对此感到很自豪。”文化自信或许意味着,不一定要推崇自己的东西,其实食物和音乐一样,会突破国界,散发光芒。 01:43 这档烹饪综艺火到什么程度? 07:54 蒙眼吃饭环节,是在考评委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吧 15:31 肉食团战环节让白汤匙主厨们褪去光环 22:03 “获取食材是一种能力” 28:57 看完模拟开餐厅,理解了“主厨”的含义 38:48 请吃播主当评审的赛制设置也很牛 43:15 特别想吃麻辣奶油虾港式点心、帕泰炒面、安成宰做的面、带皮五花肉排、鲔鱼鱼子酱拌饭 56:11 一些“没想到”:韩国有这么多好吃的、对fine dining好感倍增 61:51 看起来对豆腐不了解的厨师反而在无限地狱料理环节胜出 66:00 韩国人做中餐比日本人还厉害? 70:37 主厨们说的那些话引人深思 片头 BGM : 范宗沛-水色 片尾 曲 : 新少年-눈 【本期主播】 秋蓬|...
Dec 02, 2024•1 hr 18 min•Ep. 27
终于聊《燕食记》了,在之前的节目里我们提到过这本小说,里面关于食物的描写实在太精彩了,尤其是太史第的蛇羹、礼云子捞面以及各种素食。这些美食勾连起的故事也非常好看,主角有光环,配角形象丰满,(养)母子之间、师徒之间等各种人物关系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或惋惜或唏嘘,能读出千般滋味。 01:59 来婶拿手的三宝素会和鼎湖上素 08:57 莲蓉月饼里的盐 13:52 来婶做的柚子皮和音姑姑做的虾子碌柚皮 21:48 牵出一段情缘的熔金煮玉,后来又叫“待鹤鸣” 27:56 阿响做的第一顿饭——油麦菜、蒸大眼鸡、蒸鸡蛋和簸箕炊 32:32 我们喜欢的两个角色——慧生和七少爷 39:18 荣师傅挺像黄老邪,徒弟五举活脱脱一郭靖 49:32 谭畏公厨、江太史厨、姑姑筵黄厨、杨管北厨、彭长贵跟粤菜都有点关系 54:05 去南京估计也很难吃到的美人肝 56:18 在人情中往来的嫁女饼 61:20 无关时势与丰歉、常用来蒸蛋的禾虫 69:39 粤菜和本帮菜碰撞出的水晶生煎 75:18 美食是流动的,五举的融合创新并非表面功夫 80:06 黄豆汤和蒿子粑粑“惹”出的家乡味 83:37 听说《燕食记》要拍成影视...
Nov 25, 2024•1 hr 29 min•Ep. 28
谁能想到,我们会出一期节目专门聊点外卖、吃外卖的事情?因为之前我们当中有人立了个flag,说今年不点外卖,有人表达了点外卖会愧疚。后来频繁点外卖找的理由还挺多,比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害怕人群、步行到达的餐厅吃够了、用多出来的时间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以前的想法是“谁点外卖呀”,最近想的是“吃外卖怎么了”。 02:06 买药为什么也算点外卖? 06:36 之前忍住尽量不点外卖有很多原因 12:33 小区不让外卖进,很难理解 17:57 下雨天点外卖会愧疚,外卖送错地方并遗失就很生气 24:37 和外卖骑手一样,“所有人都在游戏里,大家都是play的一环” 33:47 点外卖吃是糊弄自己吗?还是为了吃好一点 39:07 外卖点什么?轻食沙拉意面、披萨豆腐脑、塔可汉堡卤煮火烧…… 44:47 干拌鲜米粉和粤式轩也很值得点 48:16 选外卖更在意送达时效 54:08 外卖带走了深夜食堂的故事,又带走了和同事一起吃饭的happyhour 62:07 我们点外卖节省出来的时间,其实是无效、无意义的 片头BMG: Jaubi - Reflections of God 片尾曲: Wilderad...
Nov 18, 2024•1 hr 13 min•Ep. 29
这期我们回顾一下国庆七天,重温放假的快乐。虽然四个人都没有走出四川,但还是吃到了一些以前没吃过的东西,也看了最近很火的安岳石刻,以及11月刚结束的《苏新平》展,不仅风和时间都有形状,对故乡也有了新的思考。 02:00 听说今年国庆节的县域旅游还挺火的 04:27 第一天骑了锦江绿道,吃到好吃的猕猴桃,吃了鱼蛙火锅 11:17 第二天见朋友、喝咖啡,去北湖钓鱼了 14:42 老川菜牛头方和肝膏汤到底什么味道 21:00 羊肉好消化,吃多了也不怕 23:43 第三天出门,为了有名的资中兔子面和安岳烧鸡 31:47 咖啡配碱水,酸啤配牛肉 35:16 第四天早餐吃了米卷,然后去看各种各样的石刻 42:37 奔着柠檬宴去,吃到山椒竹花、鸡蛋鲫鱼饺子汤、柠香五指肉和坛子肉 47:58 在家做酿苦瓜,在家煎樟树港辣椒 53:06 第五天再打黑神话游戏,招待外地朋友吃川菜 56:09 去天府艺术公园看了苏新平的展,很有感触 63:35 玩Switch网球,吃到亲戚做的锅贴、八月炸和“地梨” 67:34 吃到BackeBacke新品盐面包,喝到新咖啡机做的手冲咖啡 74:24 找个机会专门聊聊《燕食记...
Nov 11, 2024•1 hr 21 min•Ep.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