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迅速崛起,挑战美欧的主导地位
Episode description
6月11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新闻主要聚焦两大话题:《费加罗报》和《解放报》关注法国再曝校园暴力事件;《十字架报》和《人道报》将重点瞄向美国总统向洛杉矶部署更多国民警卫队预备役人员和海军陆战队;另外,第九届VivaTech科技创新展览会今天在巴黎凡尔赛门拉开帷幕,则是《回声报》突出的重点。
关于中国,《回声报》报道了中美继续在伦敦举行贸易谈判,聚焦稀土和出口两大关键议题。《费加罗报》则报道了中国在抗癌药物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正逐步挑战美欧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表示:中国不好对付
在经历数周贸易紧张局势后,美中两国在伦敦展开新一轮高层贸易谈判。本次谈判旨在缓解双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并寻求在关键领域达成突破性共识。华盛顿希望在稀土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北京则期待美国在技术出口方面释放善意。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判开始前在白宫向媒体表示:美国与中国相处得还不错,(但)中国不好对付。特朗普称中国多年来在贸易上“占美国的便宜”,并强调美国希望能够“打开中国市场”。关于是否会解除出口限制,特朗普态度模糊,但他表示对谈判结果持乐观态度。
《回声报》指出:目前,中美谈判的关键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美国计划取消对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包括芯片设计软件、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化工品和核材料,然而,最先进的英伟达(Nvidia)芯片仍将被排除在出口豁免之外;二是中国可能放松对稀土出口的控制。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周一早些时候对媒体(CNBC)表示,特朗普政府希望“在伦敦达成象征性的‘握手’后,中国能大量释放稀土出口,美国则将全面放宽出口管制。”
参与本轮谈判的美国代表团由财政部长贝森特带队,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及贸易代表格里尔随行;中国代表团则由副总理何立峰率领,商务部长王文涛和副部长李成刚共同参与。
自2020年被任命以来,王文涛已成为习近平出访时的重要随行官员;李成钢则是资深贸易官员,曾任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
中国崛起为全球医疗创新的驱动力
另外,《费加罗报》刊出长篇报道,揭示中国在医疗健康领域长足发展,尤其在抗癌药物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正逐步挑战美欧的主导地位。
报道指出:中国曾一度局限于仿制西方药品或生产低成本的活性成分,如今已成功崛起,成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一些由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如Akeso)开发的创新药物(如Ivonescimab)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于美国巨头默克(Merck)药物(Keytruda)的疗效,有望打破当前全球“最畅销药”的格局。
为了在医疗保健领域实现自主,不再依赖境外研发的药物,中国当局大约在十年前就主动出击。通过补贴和奖金,致力于吸引那些赴美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回国。这些“海龟”为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这些公司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明星。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三大抗癌药市场,其生物医药产业也逐渐掌握诸如双特异性抗体、细胞治疗、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2024年,中外医药企业间的授权交易总额高达4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西方制药巨头(如辉瑞、赛诺菲、默克、阿斯利康)不再仅仅将中国视为其药品的巨大市场。反而正在积极从中国引进创新药物,以应对本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研发瓶颈。与此同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则专注于技术平台建设和国内市场拓展,暂时没有主动进军欧美市场,但其影响力已快速上升。
报道指出:自新冠疫情消退以来,美国和欧洲的生物技术公司在艰难的金融环境下,目前面临着巨额资金的缺口。美国当局对中国日益加剧的竞争十分警觉。拜登政府推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打算限制公共资助的美国实验室与某些中国公司合作。特朗普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限制从中国公司购买药品许可,或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获取美国许可技术,以保护本国医药研发的主导地位。全球著名咨询机构GlobalData指出,此类“监管变化可能会扰乱跨境合作以及美国获取中国候选药物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