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解析:中国何以重启全球核能竞争 - podcast episode cover

《快报》解析:中国何以重启全球核能竞争

Jun 03, 20256 min
--:--
--:--
Download Metacast podcast app
Listen to this episode in Metacast mobile app
Don't just listen to podcasts. Learn from them with transcripts, summaries, and chapters for every episode. Skim, search, and bookmark insights. Learn more

Episode description

周二6月3日上市的法国主要日报首页焦点集中在法国国内事务。中国方面,《费加罗报》与《回声报》电子版皆报道了,中国5月份制造业活动降至自2022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周刊《快报》电子版则登出针对中国重启全球核能竞争的长篇分析文章,据该文指出,通过重振民用核能产业,美国希望抵制中国的野心。然而,美国已经落后。法国亦如此。

《快报》这篇由Sébastien Julian撰写的文章写道,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化石能源的坚定支持者,甚至不顾一切地推动天然气和石油的开采。然而,他却突然成为美国衰落的民用核能产业的“白衣骑士”。5月23日,特朗普政府发布了多项法令,鼓励在民用领域使用核能。多位能源专家表示,这是自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著名的“原子为和平”演讲以来,最具雄心的复兴计划。

特朗普的法令无需国会投票,计划将美国的核能产能提升四倍,从目前的100吉瓦(GW)提升至2050年的400吉瓦,通过加快反应堆的建设速度来实现。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现在将有最多18个月的时间来审批许可申请,而此前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如果需要,美国能源部长甚至可以绕过相关部门,直接批准先进反应堆的设计,这被共和党视为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部署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此外,该计划还针对美国核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铀的开采和浓缩。目前美国超过20%的浓缩燃料依赖俄罗斯进口,新政策要求这些敏感活动尽可能由美国企业完成,体现了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

美国转向核能的深层动因

文章表示,美国核能政策的急剧转变源于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严峻的能源瓶颈。2025年和2026年,美国能源消费预计将因人工智能发展和加密货币挖矿而创下新纪录。在超过半数的州,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将在短期内翻倍。专家指出,仅凭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无法满足这些高耗能科技设施的需求。同时,半导体和电池制造等其他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需求也在激增。

更为重要的是地缘政治考量。自1978年以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仅批准了5个新反应堆,其中只有2个实际建成。相比之下,1954年至1978年间,美国曾批准部署135个民用核反应堆。这种衰落让中国等竞争对手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自2017年以来,全球安装的核反应堆中87%采用俄罗斯或中国技术。

中国核能技术的崛起

文章认为,中国在核能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据华盛顿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副主席斯蒂芬·埃泽尔估计,中国在核能领域比美国领先10至15年。这一领先优势的建立过程充满了讽刺意味——西方国家通过大量技术转让,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中国专业知识的崛起。

2008年至2018年间,美国西屋公司与中国签署了多项协议,允许其使用AP1000反应堆的专利,数千份关于核电站设计的文件因此落入中国之手。除了自愿转让,技术窃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与中国军方勾结的黑客入侵西屋公司计算机系统,窃取了机密技术信息。

中国的核反应堆技术还融合了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技术精华。通过优化和简化设计,中国实现了显著的成本和时间优势:能够在4年内交付一个反应堆,而法国弗拉芒维尔EPR项目耗时17年;成本仅为西方的1/2到1/3。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最新的"华龙一号"反应堆完全采用中国制造的部件,实现了技术完全自主化。

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文章评析,中国核能产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规模效应。北京政府计划在2020年至2035年间建造150个核电机组,这种大规模建设带来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再加上政府的大量补贴支持,中国的核能成本约为每兆瓦时70美元,而美国为105美元,欧盟高达160美元。

在法国,这种规模效应要到第五个EPR2项目才能显现,而在中国,这一优势已经充分发挥。专家指出,中国始终遵循相同的战略:优先为国内市场开发技术,然后再进军出口市场,每次对竞争对手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中国的国际扩张野心

文章提到,迄今为止,中国优先考虑其国内市场,除了与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签订的几份合同外,并不急于推动国际业务。但形势正在变化。北京的目标是向"一带一路"新伙伴国家出售30个核反应堆,这些合同可能在2030年前为中国带来近1500亿美元的收入。

为了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已经实施了奖学金计划,在多个伙伴国家培训数百名“华龙”技术专家工程师。中国能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自豪地指出,向国外出售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大众桑塔纳。

西方国家的应对困境

文展续指,面对中国的挑战,西方国家面临诸多困境。在大型反应堆方面,美国与法国处境相同,过去几十年建造得太少,导致部分工业组织已经消失。美国最近的沃格特尔3号和4号反应堆项目耗资320亿美元,成本甚至超过了法国的弗拉芒维尔项目。

虽然美国在小型反应堆方面拥有更多新兴企业,但专家对仓促部署存在安全漏洞的先进反应堆表示担忧。此外,这些设施的扩散将带来核废料存储和铀开采环境成本等问题。

对于中国核技术,西方国家还面临政治形象问题。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原本计划在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中安装的"华龙一号"反应堆最终流产。专家担心,购买中国产品形象太差,更不用说反应堆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干预风险。

法国EPR的前景挑战

文章强调,在这场全球核能竞争中,法国EPR面临特殊挑战。专家指出,全球需求最旺盛的反应堆是比法国EPR更简单、功率更小的型号。在投入如此多资源开发大型机组后,法国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战略方向。

随着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和美国的崛起,法国EPR的前景将进一步缩小。这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中国的能源政策规划极其出色,在核能领域已经布局二十年,而法国和美国则更倾向于反复无常的政策变化。

根据《快报》这篇文章可得出,当前的全球核能竞争格局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技术领先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投资、稳定的政策和高效的执行来维持。中国通过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化和技术整合取得了显著优势,这种优势正在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重新获得竞争力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监管改革、成本控制和国际合作。特朗普的激进改革计划能否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能否在这场"核能竞赛"中重新获得主动权。然而,正如专家所言,这一切都不会很快发生,西方国家需要做好长期竞争的准备。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listen in Metacast app for iOS or Android
Open in Metacast
《快报》解析:中国何以重启全球核能竞争 | 法国报纸摘要 podcast - Listen or read transcript on Meta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