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西方以地域为基础的联邦模式,亚洲国家常面临复杂的族群结构与历史遗留族群问题,难以适用单一的地域或族群联邦制。通过对印度、尼泊尔(成功案例)与缅甸、斯里兰卡(失败案例)的比较,作者提出“混合联邦主义”是一种结合地域与族群因素的制度安排,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与政治妥协空间。文章认为,中国若推进联邦制度,应发展跨民族政党体系,以混合联邦主义为基础寻求统一与多样性的制度平衡,从而突破“联邦即分裂”的认知困境,为未来政治转型提供某种新的可能性。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第二季《中国民主季刊》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190
Jul 02, 2025•52 min•Ep. 131
如何看待性别在威权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在转型正义中,女性的力量体现在何处?就中国的社会运动和公民社会而言,如何看待镇压加剧的环境下,社会运动结构与议程的变化?同样,性别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为何重要?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中国独立记者江雪采访了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沈秀华。沈秀华多年致力于性别、国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学研究,关切政治暴力之下的女性以及转型正义中的性别议题,是《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妇的故事》(台湾玉山社 2020 年增订出版)一书作者。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100
Jun 24, 2025•44 min•Ep. 130
During Xi Jinping’s 13-year rule in China, power is highly centralized,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 What is the logic of the evolution of this system, and where is it heading? How should we underst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itarian politics and market economy? How can we explain the previous succes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current predicaments? Are there any viable alternatives or revival strategies to revitalize the Chinese economy? Commissioned by th...
Jun 19, 2025•44 min•Ep. 129
1、韩国宪法法院核准对总统尹锡悦的弹劾;2、尼加拉瓜通过宪法改革扩大总统权力;2、尼加拉瓜通过宪法改革扩大总统权力;3、伊朗加大对阿塞拜疆等少数族裔群;4、自由之家警告全球自由度持续倒退;5、泰国政府遣返 40 名维吾尔族人回中国;6、美政府冻结对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等传媒机构资助;7、香港再度悬赏通缉海外民主人士。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272
Jun 18, 2025•18 min•Ep. 128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炸性崛起,已经在深刻改变新闻、金融和医疗,但它也可能对政治产生扰乱性影响。比如,向聊天机器人咨询如何应对复杂的官僚体系,或请求其协助撰写给民选官员的信件,可以提升公民的参与度。然而,这项技术也具有大规模生成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潜力,可能干扰民主代表机制,破坏民主问责制度,侵蚀社会与政治信任。本文一一分析了 AI 在这些领域所构成的威胁的范围,以及对这些 AI 滥用行为可能采取的防护措施。原文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2023 年第 4 期(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34, Number 4, October 2023, pp. 122-131)。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233
Jun 18, 2025•26 min•Ep. 127
李登辉为了追求台湾的宪政民主,以中国国民党主席兼总统的党国强人地位,智慧地结合各种政治力量,逐步推动宪制的变化。他在宪政制度上,最早私慕总统制,小心促成总统直选,最后在第四次修宪型塑出现行的半总统制宪政架构,但这绝非他宪政蓝图的终极目标。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第二季《中国民主季刊》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194
Jun 18, 2025•34 min•Ep. 126
这位出色的政治学家的特殊之处不仅体现在其对中国政治的研究上,也体现 在其对改变中国政治的期望上。如果说前者是学术、知识领域的,后者则是属于广义政治领域的,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行动者式的关怀与努力。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083
Jun 10, 2025•18 min•Ep. 125
本文梳理了总统制 - 议会制过去三十年的学术论争,澄清了这两种制度的界定标准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分布概况,总结了两种制度设计对于政体稳定性的优劣。虽然议会制与总统制各有利弊,也互有成败,但总的来说,总统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弊端,不宜为民主转型国家广泛采用。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104
Jun 10, 2025•34 min•Ep. 124
基督教与民主的关系是政治神学探讨的一个重点,而在中国以基要主义为底色的神学背景下,政治与民主的关系经常是基督教话语的禁忌。作为中国自由派神学代表的吴耀宗在 1940 年代关于基督教与民主关系的论述有很多,虽然他对民主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以至于将自由派基督教与中共捆绑在一起来追求民主。但他主动出击去参与政治、参与社会 , 积极就社会政治议题发表基督教立场的观点,特别是其主张基督教应该积极追求民主的精神,值得现在的教会借鉴。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226
Jun 10, 2025•36 min•Ep. 123
习近平掌权 13 年的中国,权力高度集中,经济结构面对重重挑战。这个体制的演变逻辑是什么,会向何处去?如何理解独裁政治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解释中国经济此前的成功与目前的困境?是否有潜在的其他选择与某种真正的复兴战略?受《中国民主季刊》邀请,乔治梅森大学麦卡托斯中心(Mercatus Center)研究员钟伟锋与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进行了以下对谈。他们的对话为理解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模式”提供了来自国际智库的深度洞察。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096
May 26, 2025•33 min•Ep. 122
著名经济学家许成钢最近在台湾出版了《制度基因:中国制度与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简称《制度基因》)一书,引起广泛关注。许成钢教授为什么要写作这本书?它与此前关于极权主义的论述有何不同?极权主义在中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独特性何在?如何看待极权主义之下的经济增长?民主转型在中国如何才可能?就这些问题,《中国民主季刊》编辑张杰博士对现任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的许成钢教授做了专访。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二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5092
May 26, 2025•44 min•Ep. 121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一度获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都大幅提升。然而,从 2012 年左右开始,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终于惊讶地发现经济似乎陷入了停滞、无力复苏。无论国内、国际,许多人都失去了对中国经济在目前政权、体系下恢复活力的信心。 巧合的是,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颁给了三位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对于国家 贫困与富裕影响的学者,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 逊(Simon Johnson)和吉姆·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消息公布后,迅即引起国内不少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在 2013 年出版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区分了包容性与榨取性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 - 经济制度。前者与民主、法治、财产权的保护等联系在一起,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后者与专制、国家权力不受限制、财产权没有保障等联系在一起,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贫困。两位作者预言中国经济发展将不可持续。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视角是否可以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制度的不包容性是否、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目前的困境是否与制度性的榨取...
May 26, 2025•34 min•Ep. 120
本文用中共自己的数字揭示,所谓“不审不判”的战犯政策,实质是不顾现代法理,随心所欲地将战俘升格为战犯。所谓皇恩浩荡的特赦政策,实际上将高达近 40% 的战俘拘押 26 年有余,其中 16 年更被剥夺与家人通讯的权利。高达总数 20% 的战犯更是无缘特赦,在狱中被关死。中共通过长期拘押和洗脑,以自由作交换,榨取被俘的前朝高官和高级将领对中共政权言不由衷的赞美和臣服,以达到统战目的,并粉饰专制政权的合法性。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55
Mar 31, 2025•42 min•Ep. 119
本文梳理了总统制—议会制过去三十年的学术论争,澄清了这两种制度的界定标准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分布概况,总结了两种制度设计对于政体稳定性的优劣。虽然议会制与总统制各有利弊,也互有成败,但总的来说,总统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弊端,不宜为民主转型国家广泛采用。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中国民主季刊》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86
Mar 31, 2025•45 min•Ep. 118
当一个国家从专制统治转型到某种形式的民主体制后,民主派紧接着的一个任务就是巩固新生的民主政体。然而,什么是民主巩固?政治学者、行动者们经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导致了一种相当混乱的状况。安德烈亚斯·谢德勒 (Andreas Schedler) 这篇文章梳理了不同视角、观念中的民主巩固概念,认为这个概念应仅限于指防止民主的崩溃或被侵蚀。 该文首先发表于1998年美国《民主季刊》第2期(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9, No. 2, April 1998: https://muse.jhu.edu/article/16883)。该文由 言晓义翻译。 点击下载全文或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92
Mar 29, 2025•47 min•Ep. 117
1、格鲁吉亚议会选举引发政治危机,暂停加入欧盟谈判;2、香港“47 人初选案”宣判,45 名被告被判 4 至 10 年监禁;3、伊拉克拟修改《个人地位法》,引发严重侵害女性权利争议;4、国际刑事法院要求逮捕以色列总理、缅甸代总统;5、韩国总统尹锡悦实施戒严,国会宣布无效并成功弹劾总统;6、罗马尼亚宪法法院宣布第一轮总统选举结果无效;7、德国总理朔尔茨信任投票失败,提前选举定于 2025 年 2 月。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60
Mar 11, 2025•21 min•Ep. 116
多数学者着重于研究毛泽东理性的一面,甚至推崇他的思想、理论、政策等,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毛泽东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但是宋永毅教授却注意到毛泽东的另一面,即他的独具个性的非理性因素。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28
Mar 11, 2025•15 min•Ep. 115
西方是否长期误读了中国政治和社会?这种误读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 西方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经失败?推动中国民主化是否是接触政策的目标?西方是否应该推动中国的自由、人权和民主?有无可能在对抗中共专制政权的同时,加强中国民间的交往?中共的信息控制、洗脑宣传和高科技算法是否有效、有何影响?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能否挺过“高科技极权主义”的摧残,从而继续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就这些问题,人权律师、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对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林培瑞教授进行了专访。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596
Mar 11, 2025•37 min•Ep. 114
王天成分析说,中国的转型如果走先地方后中央的顺序,不但可能导致国家 分裂,而且还可能导致暴力与战争,导致民主转型的中断。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824
Mar 07, 2025•14 min•Ep. 113
土地改革是中共建政伊始的第一场政治运动。在现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坚持的、不容否定所谓“革命历史”的理论下,它仍然是一个把“农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革命神话。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全面辩驳土改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数据:1)荒谬的“封建地主制度”叙事;2)虚假的地权分配数据;3)“地主”作为一个中共为政治目的而制造的敌对阶级概念。所谓土地改革,其实是一个在“革命”和“正义”掩盖下对一个巨大的和平社会群体——近两千万“地主”及其子女——的血腥杀戮。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740
Mar 07, 2025•50 min•Ep. 112
中共是全球最大的地主,占有面积最大,土地价值最高。根据 2024年底国务院发布的 2023 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0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18.394 万平方公里,均是城市土地,分布在土地价值最高的地段。依照宪法,截至 1982 年 12 月 4 日中国实行的还是土地私有制,这点可由中国政府在 1950 年代初发放新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得到印证。《八二宪法》第十条宣布城市土地国家所有,不但肯定了文革中损害公民权利的错误做法,还造就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本国公民的大规模抢劫,是对中国民众的一场无声革命。对于未来的中国民主化,恢复与重建中国的私有土地制度,是必须走的一步。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615
Mar 07, 2025•39 min•Ep. 111
本文简述正在进行的“中华博弈”即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全球性大竞争,以及如何获得一个比较更可取的结局。这场非同寻常的国际竞争,势将选择世界领袖、抉择世界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法治政体(democratic rule of law)领导下的现行世界政治秩序,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国 际 关 系 体 系 之 上; 而 中 国 的 威 权 主 义 一 党 专 制 政 体(autocratic partocracy)所推动的,是同样可行但明显更不可取的中华秩序式世界帝国秩序。这两种世界秩序优劣明显,是根本性地不相容。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与未来的博弈中,美国和西方仍然有胜出的优势,但优越的政治制度从来并非就自动能战胜落后的政治制度。采用一种“遏转”(containformation),即遏制阻止与接触转型相结合的战略思维,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在内,可以迅速、和平地赢得中华博弈,使中美竞争转型,从一场挑战、改变世界秩序的零和博弈,转变为非零和乃至正和的正常国际间竞争。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
Feb 07, 2025•30 min•Ep. 110
美国与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中奉行对华“接触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们说,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中国在政治上走向开放、自由。然而,迄今中国并没有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而且伴随中国在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崛起,它在国际的表现也变得让人不安,这一政策的成效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接触政策是否已彻底失败?西方应如何调整对华战略以应对中国的挑战?受《中国民主季刊》委托,德里克·莱文(Derek Levine)博士采访了政治观察家、记者孟捷慕(James Mann)先生。 孟捷慕出版有《中国幻想》(China Fantasy)、《关于面子》(About Face)等关于美中关系的著作。德里克·莱文是纽约城市大学和新泽西理工学院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5年第一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603
Jan 30, 2025•35 min•Ep. 109
因为 1989 年天安门屠杀,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民主国家曾制裁中国,但不久后,改变了立场,转而奉行一种名为“接触”的政策,欢迎和帮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发展经济。这种政策包含了复杂的利益计算,但也有基于普世价值的辩护,因为支持这一政策的人说,如果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经济获得发展,将有助于它在政治上变得开放,走上民主化的道路。 但是,中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不仅国内政治没有变得更加开放,相反,过去 10 多年中,走上了一条向后倒退的道路。同时,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北京对外也变得强硬、自负,西方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专制大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一些西方盟国重新评估了过去的政策,转向了一种相对强硬的、被称为“去风险”的新政策。 这种新的政策已经开始施加一些重要的限制,包括限制某些尖端技术流入中国。对中国的限制会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困难,因而不利于北京政权的“绩效合法性”,但是同时也可以被北京用来强化民族主义、煽动与西方的对抗。 如何评估西方这种新的、比过去强硬的政策对于中国民主机会的影响,会更有利于还是更不利于中国走上民主化之路?这种新的对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修正了过去...
Jan 20, 2025•31 min•Ep. 108
有关中国民族主义的讨论自 1990 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热点。从世界近现代历史来看,建立在种族优越感之上的民族主义一向是大国——尤其是后起的大国——用来动员民众的意识形态利器。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激进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一方面自我神化,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优秀的人种,另一方面又宣称自己作为优秀的种族受到其他强大种族的歧视、嫉妒和打压,不但是世界争霸史上的受害者,甚至受到弱小和低劣种族的欺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叫爱国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并不例外。近些年来,在官方宣传和民间心理上形形色色的中华民族优越论可以说司空见惯,实际上宣扬的是种族主义。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个具体案例。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30
Dec 20, 2024•37 min•Ep. 107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是否应该采用某种形式的联邦制、可 以采用什么形式的联邦制来建立民主并保持国家的统一?在这篇经典性 的文章中,阿尔弗雷德·斯泰潘(Alfred Stepan)教授将联邦制划分为 “走到一起”、 “维系在一起”和“拼组在一起”的三种类型。他认为享有盛名的美国联邦制属于“走到一起”模式,并不适合于需要从单一制转变为联邦制、以“维系在一起”的国家。该文在 1999 年首先发表于美国《民主季刊》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10, No. 4 , 1999, pp. 19-34: https://muse.jhu.edu/article/16996)。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79
Dec 20, 2024•31 min•Ep. 106
只要敢瀚海行舟并皓首穷经于当代中国的一切有关资料、在一切公开和不公开的文献中下滴水穿石般的研究功夫,仍然有可能揭开存放于黑箱中的中共监控史的机密。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79
Dec 19, 2024•18 min•Ep. 105
本文通过对海外各国维吾尔流亡者的访谈,不仅确认了中共镇压的 残酷,包括将民族自治法中的权利也视为犯罪、任意抓捕、重罚重判、残 酷折磨、家族连坐和利用高科技严密监控等,更发现了镇压具有不透明性、不可预料性和当权者的恣意性特征的事实,这让所有维吾尔人都时刻生活在恐惧中。大量维吾尔精英被迫流亡海外,但与故乡的物理距离、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恰恰为恐惧的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恐怖政治带给维吾尔民族的心理创伤是难以平抚的。为了维持统治,极权政府都会致力于制造恐惧。中共政权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性镇压,更是把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点击下载全文或第四季杂志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36
Dec 14, 2024•47 min•Ep. 104
2024 年 3 月,日本明治大学举办了“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挑战与日 本的角色”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就中国专制政权的韧性、知识分子的责任、左右思想分化以及日本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纪要由艾紫琪根据与会者发言提纲、录音整理而成。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300
Dec 05, 2024•23 min•Ep. 103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三波威权化的回潮,中美两国都深陷其中。本文详述了美国在其选举制度与施政规范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法律规范遭到的侵蚀、公民社会包括媒体面临的问题、政治文化方面尤其是只问立场不问对错、煽动仇恨与暴力的问题,以及美国的威权化对其外交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川普 2015 年开始竞选美国总统、后就任美国总统、到否认 2020 年的败选结果、现在又继续参选企图再次掌权的近十年期间。美国的威权化发展表明,民主制度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人们不断地修改、完善、维护与巩固。对比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威权化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们面前的难题。 点击下载全文或《中国民主季刊》2024年第四季完整版https://chinademocrats.org/?p=4259
Dec 05, 2024•56 min•Ep. 102